”裴谨枕着手臂一笑,“我打算在辽东建几个学堂,基础教育太薄弱,都是旧式的家学私塾,学的也是老掉牙的东西。得找让人来督学,要招些会演算、懂精算、物理、洋文的先生,从一代人开始培养。有了人,才能不愁发展。”
听上去如同在打造一个小型的理想国,这片荒凉苦寒的地方成了他的试验田,仝则内心小澎湃了一下,随即心里涌上一点歉然感,他还是小瞧裴谨了,退一万步说,就算这人眼睛真好不起来了,也不会一蹶不振。
“明天带你去看看学堂选址,回头你帮着督办,等闲下来再帮我喂喂八哥,还有那只田鼠,别让他们给养瘦了。”
仝则,“……”
分他的精力的事和人已经够多了,现在还要再加上小动物……
仝则觉得裴谨之所以能承受一般人承受不了的失明,八成是因为他太能给自己找分心解闷的消遣。
只是这话要问裴谨,他一定打心眼里不赞成,明明是因为心里有寄托,手边还有人。想了想,他虽没去牵仝则的手,却很是温柔的说,“睡吧,有我在,一准能做个好梦。”
第123章
春暖花开时节, 宁安学堂招生工作已落停,隔着院墙,每日都能听见琅琅读书声。
繁复的四书五经被简化了, 年幼的学童更多是通过这些典籍学习古代文法。课业偏重科学技术类,语言也分得更细——这一点,是仝则这个所谓督学, 在充分领会裴谨精神之后想出来的主意。
自从被裴谨打发来做督学, 仝则一连几个月就没闲下来过, 朝廷的专项教育拨款非常有限,少不得还要游说当地士绅大族出钱, 好在借着承恩侯人气正旺,教育又是百年大计,财主们就算再抠门, 为了下一代大多也还是肯掏腰包。
招生不难, 招好老师却不易。起初还是从关内引进,燕京学堂到底是裴谨的大本营, 愿意派有理想、肯吃苦的年轻人前来支援关外教育, 有了榜样做带动,慢慢地才招揽上了一批人才。
仝则自己并没闲着,做督导的同时兼任了西语先生,不比在刘财主家打发时间, 这一回他得认真对待下一代了,每天备课讲学、批改作业、没时没晌回答学生问题,忙得是不亦乐乎。
忙得他连裴谨都快无暇顾及了。
裴侯自然也有他的忙法, 眼睛看不见至今还瞒得滴水不漏,于是不耽误人家天天去练兵场看训练新军,本地以陆军为主,虽不临海,却有两条大河,于是组建了一支龙江水师,日常会在江面上排兵操练。
说来也奇怪,裴谨每天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