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大团一大团的白气,面前的俄式建筑格外威严肃穆,他想着长大之后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 会不会身体好一点。
余光当中,左侧的那个人一直没有离开过。
随着两个人重重地落下,所有人心头的那块巨石也重重地落下。他们就连入水的声音都格外闷, 和前两组的动作根本没法比,可以见得在肩宽和厚度上差了多少, 但有力的双臂为他们开了一道,将水拨开了。
跳水的第一敌人是重力,第二敌人就是水。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10米的高度跳下来, 如果没有水,那他们绝无全身而退的可能性, 必伤无疑。是因为有了一池5米深的水才能完成这项艺术,但还差最后一步。在加速度的作用下,平时呈现液态的水面转变成挡在他们得分前的最后一道屏障,竟然有了固态的触感。
压水花的关键在于手掌和上肢,没有稳固的上肢基础,就没有水花消失术。当双臂和水面抵抗时就如同冲刺跑的途中撞在了墙上,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同时一震。所有的疼痛都化成了最后的震撼,在这震动里是两个人对双人跳水的把控和理解,平衡,取中,磨掉自身特点,从转速的调整到动作拆开的果断性,就连兴奋度都要一致,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配合对方,变成一个整体。
拒绝独美的项目,双人到最后就是单人。
他们睁着眼睛入水了,眼球表面有明显的冲刷压力。很久以前,他们的眼睛在入水的刹那总会下意识的闭上,那是人类的自保机制在运行,好比看到快速飞行而来的物体就会闭上眼皮。但竞技是什么?竞技就是反人性,不想练的时候必须练,想休息的时候不能休,要闭眼的时候得睁开。
几千次的入水,才能练就一双不怕压力的眼睛,尽管有些跳水运动员的眼球内部已经伤痕累累。
彻底地入水了,水面上已经看不到人,只能看到水花。比赛场馆一共4台摄像机,4号摄像头就悬在天花板上,捕捉着垂直入水的画面,记录选手的入水位置是否有偏移。现在它的镜头里只有入水点,那翻涌的白色泡沫变成了圆形,如同两朵开在水面上的花。
水花,不知是哪位高人起了这么一个名字,何等睿智。
水之下,陆水和顾风又一次触碰到了池底。他们总是能很轻易地掉到最下面,别人沉到3米左右就停了,他们入水后就一直往下掉,往下掉。最开始感觉到的是水压的变化,然后是胸腔。当人在5米左右的深度时就很明显了,前胸后背像被轻轻地推着,呼吸也困难一些。
一池冰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