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平时都有谁和他往来?”
“是。”一个黑影,一闪而过。
第七十七章 变故(上)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宫人点燃殿内的灯烛,大殿里立刻明亮起来。
“张莹,不就是曾经帮过本宫的那个孩子。”武则天眼前立刻出现了那个粉雕玉琢、聪颖可爱的小女孩。
想起这个女孩子,武则天那充满威仪的目光渐渐变得柔和起来,她的嘴角旁不知不觉涌起一丝笑意。
接下来她又想起一件事情,张莹这个名字在致仕的太子少保刘则正的奏折里也同样出现过。
她记得那篇奏折里刘则正提到过张莹独创的汉语拼音。
刘则正在奏折里面系统地讲解了汉语拼音。并说明用张莹独创的这套拼音给汉字注音比反切更直接,更简单,更容易读准字音。这种注音方法,更适合新入蒙学的孩童学习。他请求皇帝把这种新的切音方法在全国推广。
这份奏折言辞恳切,刘则正把张莹的拼音和反切做了详细地对比,孰优孰劣,让人一目了然。在这篇奏折的结尾刘则正写到:“书同文,车同轨,语言文字既从一律,文话皆相通,大唐虽大,犹如一家。”
书同文、车同轨。这是显示一个帝王“文治”功绩的最好证明。机敏、干练的武则天自然知道不会放过这个可以曾强大唐“文治”的契机。
想起这份奏折后,武则天又打开刘则正呈给她一份拼音表。
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置,填满奇异符号的表格。在每个奇异符号的下面,用汉字标注了它的汉语读音,在表格的最下面还标出了声调规则。
那稚嫩、工整的字迹一看就是出自一个孩童之手,武则天眼前自然又浮现出张莹的身影:“自从和这个孩子有过一面之缘后,本宫和皇上都很喜爱她,很想把她宣进宫来,可是因为政务繁忙,倒把她忘到一边。张莹真是一个心思机敏的孩子!她要有多大的才智和耐心才能找出读音的规律来?这回本宫一定要宣她进宫来一见。”
想到这,武则天妩媚的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
可是,当她的目光又重新回到卜世仁的奏折上时,她那双硕大乌黑的眼眸里杀机立现。
“两份不同的奏折涉及到的是同一件事。有刘则正这份奏折,本宫正好可以名正言顺地把卜世仁和他的后台一并铲除掉。卜世仁,你不是情愿做一个为天下苍生、大唐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吗?本宫就成全你的心愿。”武则天对着面前的奏折心中暗暗说道。
———————
张莹感染了严重的风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