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会连跳三级。
要知道, 这在大俞近几十年的朝局中并不常见。
要知道,当年与他同届一同考取的状元郎和榜眼, 如今都还在翰林院锤炼呢。
这职位若是落到任何一位才刚初出茅庐的年轻官员手上, 一准遭人弹劾和劝谏,不过, 顾家如今……如日中天, 到底不同。
顾家这百十年来可谓为大俞立下了汗马功劳, 旁的不说, 就说三十年前那场辽关之战,他顾家男儿险些满门被屠,全部血洒沙场, 就连那赫赫威风的老顾侯, 竟也战死沙场, 成了大俞当年最悲壮的损失和遗憾, 如今顾家一脉单传,提拔顾家后人,似乎也……合情合理。
何况,那顾青山娶了安阳郡主,又因太后这一层关系,再加上顾家那儿郎确实文采斐然,文韬武略,乃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
不过,也有人狐疑,陛下此举,究竟是看好顾家?还是提防顾家?若看好,当年又何须借故将人千里迢迢从北疆召唤回来搁眼皮子底下看着,若提防,却又为何如此……提拔?
横竖帝王之心,无人能测。
于是乎,在满京世家子弟们都在斗鸡走狗,不学无术之际,同辈的顾青山竟已早早入仕,成就了一番甚至不逊于他们父母辈们努力十余年的成就,故而他在这一辈年轻子弟中与旁人相比,完全是有壁的一种存在!
顾青山自打在京兆府上任后,异常忙碌,时时早出晚归,甚至一连三四日看不到人影,竟也成了寻常之事。
一个小小的京兆府尹,竟也这么忙碌么?
要知道,便是陛下,当年在兴庆宫时,安阳隔三岔五都能看到呢,他莫不是比皇帝还忙不成?
自打那日出宫以来,兴庆宫里头静悄悄的,没有传出任何消息来,没有消息,对安阳来说便是好消息。
一转眼,时间一晃,到了四月底。
马上便要到端午了。
府中开始为端午准备、忙碌。
顾家人少,却也有着不少族亲,是个庞大的家族,后宅虽闲,然而府内光是府兵都有八百,再加上顾家从武百年,就像是一株枝叶繁茂的百年大树,他的枝丫末节早已横穿大俞各个角落,但凡大俞武将,就没有不与顾家沾边的,要么是顾家旧部,要么则是旧识。
尤其,今年顾家少主回京,光是前来拜会的人都络绎不绝。
老太君想将府中的中馈交到安阳手上,不过安阳借故多年深居宫中,不曾打点过后宅内院,如今马上端午将至,唯恐应付不过来的缘故,委婉推了。
老太君却也未曾勉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