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再过去一个月,一行人走走停停,终于抵达姑苏城。
裴筠庭坐在马车上,兴致勃勃地掀开车帘的一角,不时赞道:“果真是江南水乡,到底与燕京大不相同。”
古人言“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然而直至裴筠庭来到江南水乡,亲眼所见,才真正知晓此话的含义。
姑苏城历经百余年沧桑,底蕴正足,是文人墨客最喜常驻的地方,尤其姑苏云氏,作为屹立百年而不倒的世家,是不少文人心目中无法撼动的存在。
因经济逐代繁荣,民居逐代增多,城内空闲之地越来越少,所以说“古宫闲地少”,实在恰如其分。不仅如此,马车一路驶向前,让人愈发感受到姑苏水乡之称的名副其实——城内河网交错,更显水港与小桥的繁多,正因如此,才能更体会“闲地少”的含义。
小桥流水人家,所谓不假。
驶出闹市后,马车还未停下,裴筠庭这才回身望向一贯倚壁而息的燕怀瑾。
这几日他不知与展昭在忙些什么,有时起夜,总能看到他房间的烛火还未熄灭,赶路时也大多倚在马车上闭目养神,唯有途经城池,她说想要逛一逛时,燕怀瑾才会睁开那双墨色的眸子,懒洋洋地跟在她身后,老老实实充当她的“工具人”。
裴筠庭倒也不是不想问,只是念及他手上的事或许有关天家秘辛,她不好掺和。待时机成熟,不等她提,燕怀瑾也会主动将能说的全都告知与她。
如此一想,裴筠庭便愈发闲散起来。
在燕京城外的日子,她每日即便说快活似神仙也不为过。
在外的日子,她也给燕京城中的家人买了不少礼物,大大小小堆在一起,被她分成了好几份,其中以裴瑶笙的礼物占了大头。当然,若没有燕怀瑾在一旁适时制止,或没有银儿见缝插针的劝解,她花出去的银子怕是会再翻上一番。
......
待到午时,马车终于在一座府邸前缓缓停下。
燕怀瑾先下了马车,随后极自然地伸手,将裴筠庭迎下来。
展昭早已驾马先行抵达,道明身份后,由家仆前去禀报。报上去的名号是李公子,递上前的却是他的贴身玉牌,云府中有人认得此物,所以即便此刻门前来的人不多,却都是能说上话,在姑苏城内举足轻重的人物。
这并非是燕怀瑾第一次来姑苏,也并非是他第一次入云府作客。然时过境迁,云府的模样未曾有大的变化。所以到底是百年世家,无需道破,也能从各处细节感受到他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