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闭一只眼,现在却不会了。
“朕不希望再有下次。”他讥诮地挑起眼尾,“该怎么处理,你看着办。”
“属下明白。”
昔年誓言,他始终认真对待,丝毫未留退路,但仍无法阻隔某些“老古板”时刻强调后宫及子嗣兴旺的重要性。其实反复也就那几句老生常谈的话,登基以来他甚至能倒背如流。
亲身历经宫变,年纪相较老一辈稍轻的文官们,对如今后妃一人独大的现状并无不满。
其一是当今皇后武能赛男儿,才堪中探花,其二是因他们或多或少都欠裴筠庭一个人情,那日坚毅的背影时至今日仍镌刻脑海中,令人难以忘怀。
举国皆知帝后伉俪情深,久传佳话。
若亲眼见过他们私下如何相处,便断不会对此话产生一丝一毫的疑虑。
朝野流传甚广的一个故事称,新晋的某批官员,有日应召前往养心殿集会,众人纷纷踏入后,才惊觉那,霸占龙椅,趴在桌前,身披狐裘睡得正酣的人,竟是皇后娘娘。
反倒一国之主站在桌旁议事,搞得所有人坐立不安,惶恐至极,谁也不敢高盛谈论,唯恐惊扰熟睡的皇后,引来圣上降罪。
......
午时叁刻,姗姗来迟的裴筠庭自展昭口中知悉来龙去脉后,稍作思忖。
燕怀瑾登基以来,老有人说他年纪轻轻,却精得像狐狸,时不时的,总爱给文武百官下套,偏偏除极个别人外,他们都得被绕进去,直到察觉不对劲时,事情早已尘埃落定。
譬如内阁老元臣挟先帝之名,意图逼迫燕怀瑾广纳后宫,开枝散叶,话里话外还暗指裴筠庭失得,婚后至今无子嗣。
燕怀瑾听罢,连停顿都无,先谈国库空虚问题,紧接着提及若后宫妃嫔繁多、子嗣兴旺,定会形成一笔巨大的开销。往日办个宴会都要花出流水般的银子,眼下正乃建设城乡的紧要时刻,既有完好的解决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众大臣忙点头称是。
见事态顺利,他便继续睁眼说瞎话:“不广纳后宫,实在因为朕担忧国库,且此举有利兴国安邦,减少是非。既可节省开支,又可摒除朝堂霍乱,外戚专权。实乃千古万事之荣幸。”
众臣:“圣上高瞻远瞩,居安思危,我等谨遵教诲。”
唉,拥有一位能言善辩的君主,或许实在算不得是件益事。
柔荑被人握入温热的掌心,裴筠庭堪堪醒神。
春寒料峭,他的衣衫却足足比裴筠庭的薄了一圈。
再往前探,便是某片完全由他独裁的疆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