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处的情况,那些大铺面里头,大约是不逊色于西四牌楼的。
除此之外,前门大街和西四牌楼还有一处最大的不同,便是前门大街多了许许多多的娱乐场所,比如戏院,和藏在胡同里隐隐露出一角的青楼妓院。
玉格也在前门大街看到了早上那货郎说的李氏蒸锅铺。
或许真是老字号,这会儿店门口也有不少人,玉格领着二姐儿三个上前。
李氏蒸锅铺有三间门脸,店里头热气腾腾,却不见灶台,想来后面还连着一处院子。
门脸大,买的品种极多,除了她们早上买的三样外,还有窝窝头、白面馒头、开花馒头、混糖馒头、豆沙三角、豆沙包、蔬菜包、鲜肉包、咸肉包、蒸糕、蒸饺、煎饺、烙饼、炊饼、烧饼、鸡蛋饼、葱花饼、芝麻酱饼、豆浆、油条、豆腐脑,还搭着卖些酱菜。
小二们搬饽饽、招呼客人、捡饽饽、收钱,看着忙乱但不失章法,玉格几个刚一走近,就有机灵的小二招呼她们。
问过价格,和她们在货郎处买的价格一样,想来店家和货郎们有某种约定在。
只能赞一句老祖宗的智慧,完整的供销链。
六姐儿看得眼花缭乱,扯着玉格的袖子,小声问她打算卖哪个。
哪个?玉格哭笑不得,这一处几乎把她原本盘算的买卖一网打尽。
第11章
“再去别处看看。”
玉格对清朝的市场缺乏了解,但对自己的认知很明确。
只是偶尔在家做饭的她,手艺上是没法子和这些研究了一辈子、甚至是经营了几代人的店家相比,所以她只能以一个“新”字为突破口。
同时她的本钱极有限,所以前期只能专攻一样东西,那么找准目标市场就显得极为重要。
原本她是看好更好入门的、需求量更大的、面向普通百姓的低端市场,可瞧了这一日,她发现低端市场若没有人脉关系,更不好进入。
首先,普通百姓重实惠,不一定愿意为“新”买单。
其次,某种饽饽该怎么做,多少米面能做出多少东西来,大家心里都有谱儿,利润率不高,已经是在比拼手艺的阶段了。
再者,门槛不高,导致的普及率极高,但凡能有利润处,早有了货郎或商贩的身影。
最后,大店家和她这样的个人,拿到的油粮米面必定不是一个价。
或许、往小而精的方向试试呢,但愿那个“新”字能弥补她在手艺上的不足。
玉格道:“咱们去糕点铺子里瞧瞧。”
被路边的冰糖葫芦吸引了视线的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