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也确实是太少了,至少对于聂浩然来说,显的那么微不足道。不过这只是她进驻商界的第一步,以后她就绝对不止每天赚这么点钱,她坚信。
一夜无话。到了第二天上午的时候,方咏的老爸从省城赶了回来,登门拜访聂浩然。他的来意很简单,就是希望聂浩然能抽出一天的空闲,前去省里的少年队,指导一下古蹴鞠的踢法。
从聂浩然的古蹴鞠脚法被媒体提及之后,这个省足球队的主教练,就开始琢磨着培养第二个,第三个,第四批聂浩然出来。本着足球应该从娃娃抓起的思想,他把目光瞄向了省里少年队那些十多岁的娃娃身上。
虽然聂浩然的假期只有一个多星期,本来他是打定主意这一个多星期就呆在家里哪都不去的,可是听说方咏的父亲开始着手培养古蹴鞠球员之后,他还是改变了主意,在下午的时候,他和刘若男说过之后,就随着方咏的父亲赶到了省城。
第四卷 仰望 第二十四章 英超联赛(上)
这是一群十二、三岁的娃娃,聂浩然甚至怀疑方振华所说的。因为这些娃娃们看起来像是初学足球的小家伙倒多过于那劳什子少年队。可能是方振华看出聂浩然的疑惑,所以迟疑了一会,他才说明这些十二、三岁的娃娃,是少年队的预备队员。
聂浩然想想也是,早在几个月前,他就知道中国足球提倡足球应该从娃娃抓起,这些十多岁的小家伙,应该都是学过好几年的足球了吧。他记的他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能踢破七重纱了。料来这么大年纪的小家伙,也应该有了点功夫在身。
可是事实却出乎他的意料,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大多连二十五码外的空门射,都不是特别出色,漫说是让他们去搞射纱那类东西。这可是往职业球员发展的一群孩子啊,可不像学校那些校队一样,是以玩闹的成分居多。
以古蹴鞠为鉴,这些家伙恐怕连入门的级别,都差的远。
这弄的聂浩然连连感叹。也难怪中国足球落后了,所谓的从娃娃抓起,可能只是笑谈。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愿意主动把孩子送来学球的,毕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大部分的国人,根本负担不起孩子学球的昂贵学费。这就造成了人才选择上的狭隘。毕竟只有这么点人,培养的话也只能捡有些天赋的重点教育。
如果做到像宋朝那样全民范围的运动,可能中国足球,早就又像宋朝那样,在世界上横着走了。
看看巴西那样的小国,虽然人数很少,但是他们却是足球强国,这就是因为别人从小都可能是抱着足球长大的。而中国,不说有太多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