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衣和纱织微笑问好行礼,再一路微笑到大厅。一行人磕头拜寿!是真磕头!那位端坐在主位的老太太是长辈不说,伯爵诰命是超品,全帝国也没几个不用对着她行礼的。
太夫人笑的很慈祥,带着疏离的客气着。大太太带着晚辈们凑趣了几句,又跟亲家亲热了一回,跟众位夫人太太见了见礼,才在离主位比较远的地方坐下。而后闭嘴不言。罗衣环顾全场,瞬间失笑。在场的怕只有自家的诰命最低了,剩下的各家媳妇恐怕要不没诰命,要不随便捐个闲职但也有个四五品的。据说到现在勋贵已经式微,朝堂早已是文官的天下。不过见这个场面,罗衣绝对相信,在金钱上,绝大多数文官是拍马不及的。
宴会无非就是坐一起闲话几句,然后一群人跑去看戏。人一多,不免有些乱。罗衣发呆去了,一不留神被人把她和自家人隔开了些许距离。她也不是很在意,跟着大部队走,到了地方自然就容易找了。但多少有些着急,步子便比平日迈的大些。说到这,真是感谢开国某位愤青,大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裹脚是不孝!”
有人反驳本就是父母让裹的,怎么不孝?
愤青同志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生孩儿忍受那不得走路之苦,只为取悦不知在何方的女婿,这等父母也是不慈!”巴拉巴拉讲得畅快淋漓,驳的人哑口无言。
汉人的王朝和异性王朝是不一样的,汉人不讲究平等,但讲究对等。则责任义务一定要相统一。比如“子不孝父之过”,到了清朝便是“子不孝子之过”了(弟子规大意)。所以没被打断脊梁的汉人,尽管在孝道上掐的很死,但还是没人敢背个不慈的名声的。明朝裹脚本就不是特别变态,也就没遭什么抵制的废除了。当然,那些个特殊场所有没有就不知道了。
正巧安阳侯太夫人回头跟儿媳说话,就见罗衣走的颇有些英姿飒爽的味道,便笑问周边的人:“那是谁家的姑娘?好俊的模样,好爽利的性格。”
周围人都摇头说不知道。
永昌伯家的三太太笑道:“怕是世子夫人的娘家人,咱们都是熟的,只有她家没见过几回。”
众人纷纷笑道:“还是你机灵。”
“你们哄我呢,都瞧出来了,偏让我说出来,回头定要给我安个长舌妇的称号!”
说的大家都笑了。又有一个夫人问:“定西伯家的世子怎的娶了文官的女儿?”
“世子夫人绣工了得,也不知那一次,被定西伯太夫人看到了,喜(87book…提供下载)欢的不得了。寻人去打听,闻的素有才名,又美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