婶子有些犹豫,杨婶子便道:“绣花费神,不如就教他们识几个字吧。”
罗衣无所谓:“都行,你们苗家姑娘也都自幼会绣花,我不过指点一下配色。小妹子①们也不用学四书五经,不操心。我家大的要学习,小的要启蒙,反正都是要教的。你们每天上午送来,中午来接就得。”
杨婶子喜笑颜开,千恩万谢的走了。他们在这里,属于千百年的地头蛇,等闲没有人敢招惹他们。可是也偶尔有几个县令刮地皮十分狠戾,能逼得人造反,他们也不想造反的,造反两败俱伤,可有时候实在是逼的没办法了。还有大部分刮地皮也刮的虽然不到造反的程度,却也让大家十分难受。她时常想,如果她家也有个官,是不是会好一点?所以才把杨晟云送到外头读了几年书,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本地是一个先生都没有,连武冈街上那种算命的识字瞎子都没有。她想拿着女儿试一下,如果罗衣肯教能教,就让她教孙子,他们家多多孝敬就行了。千里做官为的吃穿,这种银子,她给的痛快!
几个宗妇回头一商量,第二日送到罗衣面前的就有十来个大小不等的小女孩,都是不识字的。两位妈妈十分担忧罗衣的肚子,反而是罗衣不在意。以前她班主任上课管事到快生的时候呢。教不用升学考试的小学生,能有什么压力?第一天就教她们各自写了各自的名字,十来个小女孩高高兴兴的回家显摆去了。
向妈妈很不满:“太太这些年来越发好说话了。何必让这些泥腿子蹬鼻子上脸?哪有拿朝廷敕命当教书先生的?”
罗衣道:“那你说,朝廷给我敕命,让我做什么呢?”
“呃……”
“弘扬教化,可不就从蒙童开始么?朝廷既然发我们的俸禄,自然要受君所托,忠君之事。不过教教孩子们,我又没损失,又能替老爷攒些名望报效朝廷,也积了德,何乐而不为?”王阳明当时怎么做的?她不知道能不能教书教到民众变成她的脑残粉,但他们要求学,她就教!忠孝仁义礼智信,都是从识字开始。不识字如何知道什么是君子所为?不知道君子所为,谈什么洗脑嘛!厄,好吧,咱这里叫做教化……
罗衣此话说的太冠冕堂皇,向妈妈又没文化,反而被绕晕了。好在说的通俗,向妈妈还能记住拿去八卦。杨妈妈听见,只悄悄跑到屋里来,对罗衣竖起大拇指:“好太太,越来越像咱们二、老太太了。”
罗衣见杨妈妈提起已逝的嫡母,伤感道:“这么多年竟也没去扫过墓。不知道何年马月才能回京呢。”
杨妈妈道:“老太太见您这样,只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