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呢?一个县的药草还吃不下?那才见鬼好不好。全部直销军需,反正量少,也不影响原来的供应商。这破地方抢的人真不多。至于其他县的人?他操心不来,直接一封信甩到范世俊那儿去了,范世俊如今是吏部侍郎,这事不归姐夫你管,但你是高材生还可以经常见皇帝,忧国忧民去吧!自觉办完一件大事的容仪乐颠颠儿抱媳妇去鸟。
容仪在努力,那罗衣在干嘛呢?罗衣在配合容仪(www。87book。com)整 理农学资料。中国古代交通不便利,很多时候明明有比较高的技术,但农民未必知道。因此容仪每次都是等穇子高产后,再对农作物常见病进行针对性治疗。有穇子在前,信誉绝佳,农民也愿意听,愿意学。
同时,推广教育。三年时间足以让小青年们脱盲。就如同在绥宁一样,有些地方最开始认字的是小孩子,甚至是女孩子。中国式家长很有意思,自己嫌难不学,却在有机会的时候一定逼迫孩子们学。罗衣也好,容仪也好,从来不教什么关关雎鸠的浪漫情怀。《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后,直接上的就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和本朝出版的《昭延农书》。这些对农民而言比四书五经用处大太多了。而且在这种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有相应的族规,县令摆着好看的时候多,容仪和罗衣两口子有很多很多时间来修书。即用大白话将此地农作物容易出现的状况写出来,再写出应对的的措施。
比如罗衣出了一本书,上面画图,下面写字。比如说水稻夏日不长反缩,是因为有些地方靠近盐矿,盐碱超标,需要大量灌水冲刷①。罗衣就像后世的连环画一样,一副一副画上去,农民不识字,他总会看图吧?他们理解不了什么是盐碱超标,能看懂当稻子往回缩时狂冲水就成。
范先生开始对罗衣插手这些事很别扭的,可是他又算是走了罗衣的门路才来,十分不好吱声,憋都憋的半死。另俩个帮手反倒算晚辈,更说不上话了。可时间长了也就慢慢接受,至少得承认,罗衣在有了第一次带女小学生经验后,手段越发高明。在洪江时,她就拿着绣花去招人家小姑娘的眼。把小姑娘们勾过来,教识字教画画。回头大人一不留神,你妹哟,自家棉花黄叶子了闺女居知道咋回事了!?哪学的?县令孺人教的!一窝蜂的堵了县衙。罗衣再抖出在绥宁就画好的西南地区常用农作物常见病虫害手卷,一扯开图文并茂版,坑爹的是还彩色版!ORZ……范先生服了!合着上回京城千里迢迢押送来的颜料就是干这活的!?你牛!估计绥宁那里也有一个版本,怪不得离开绥宁时,农民们哭的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