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卓抬手拍了下柳平的头,“别拿太子殿下与我们这些市井小民相提并论!”
说完,沈卓自己忍不住瞬间愣住。
他生来早慧,几乎具有过目不忘之能,所以他纵然不曾恃才傲物,但是内心深处还是比较清高自负的。
所以他从没意识到,自己不知何时竟然生出这种想法,还在此刻如此理所当然的用这种话劝诫柳平。
毕竟沈家虽然家境寻常,因沈继川与儿子在县里的人缘颇好,与历任县令大人的关系也不错。
这些人脉关系给沈家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让沈继川父子成功抄录到不少典籍,家中藏书颇丰。
所以沈卓算得上是自幼饱经书,年仅九岁就以小三元之资,成功考取秀才,名动三河县所在的青山府。
今年前去人才济济的青山书院就读后,沈卓依旧是成绩最优秀的那位魁首,力压一干年龄比他大许多的同窗。
自从今上登基后,与年幼的太子相关的话题就不绝于耳,让人感到真假难辨。
生活在远离京城的偏僻县城中,没有门路知道朝堂上所发生的一切,仅凭一些道听途说,沈卓本对太子并无太深印象。
只是通过朝廷近些年来,陆续实施的一些惠民举措,以及在各地出现天灾人祸时的处置上看,基本可以认为,当今皇上是位体恤民生的有道之君。
太子身为皇上唯一的儿子,能力出众的贤名远扬,若说是皇上在早早的为其铺路,其实不足为奇。
而东宫属官去各地发展产业的同时,还会不惜代价的为当地修路铺桥,造福当地一方百姓的消息,也确有其事。
只是那些据说是由太子提出并主导的惠民政策,谁都不知道背后的真假。
沈卓也认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他对过去听到的那些与太子有关的消息,心中也一直存疑。
直到这次看到由太子提出的改税方案,在没有正式实施的情况下,先进行公示。
旁边还附带着一张户部为东宫正名,为自家的隐瞒向东宫道歉的公告,沈卓才意识到,事情可能并不像他与许多自以为清醒理智的人所以为的那样。
因为普通百姓所能看到的,只有这么两份让人心潮澎拜的公告中书写的内容。
可是有心之人,却能通过这两份公告的同时出现,再结合其内容,看出其背后所暗藏的刀光箭影与朝堂纷争。
以征集大安百姓意见的名义,公示尚未正式实施的税改方案。
又附上可为东宫太子证明其功绩,让太子在民间的声望与影响力更上一层楼的户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