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集的和高新区有关的资料,又结合自己记忆中高新区日后的发展状况,下笔写了这一世的第一篇论文。
唐秣以“火炬计划”入题,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形成到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批准建立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大致叙述了高新区的现状,接着参照国外高新区的发展模式,详细描述了高新区的几种类型和各自的特点以及出现的问题,最后联系和谐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文章的框架很格式化,没办法,谁叫唐秣以前的导师写论文都是这种模板,他自己这样写还不说,还非要求他们也按照这样的套路写。几年磨练下来,唐秣一写论文就习惯性地套上这种思路,改也改不过来了。
但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文章的内容。
前世时唐秣作为一个经济学博士,对高新区肯定是不陌生的,至少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清楚的,比如说产权关系不明晰,管理机构“官衙化”,盲目追求外延式发展,等等。但是如何婉转地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特别是以一个十三岁少女的身份,这就是个大问题了。而且其中还有些重要的东西她现在还没法说,像是涉及到市场经济的地方,她也就能谈一下“市场引导企业”什么的。
所以她把侧重点放在了如何利用当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建立一个具有地区特色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这样的高新区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论文写得很快,唐秣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千字。可写完以后一看,可就犯了愁,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她现在的年龄能写得出来的东西,笔锋太老练了。于是又蹙着眉头大修,翻来覆去改了好几遍,还是不甚满意。最后一咬牙,干脆怎么幼稚怎么来,语言口水话一点,逻辑混乱一点,格式乱七八糟一点,反正是改的惨不忍睹。
历时两天,唐秣终于定稿,又重新书写了一遍。誊抄时那个心情哟,真是胃疼肝疼各种疼。
这天放学回家,唐秣趁着老爸不在偷偷把自己的成果放到书房的书桌上,走出房间时像只斗败的公鸡,垂着脑袋浑身乏力。等到老爸回来,就更纠结了。既希望老爸能快点看到,又希望老爸永远不要看到。
吃完饭,唐爸爸坐在客厅沙发上看新闻联播,唐秣心情忐忑,坐立不安。
电视机里传来一则讣告,主持人字正腔圆的播报声响彻在耳边。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宣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