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还有就是书尚未有的,如海自幼素有才名,却在科举之上稍有不顺,第一次秋闱就不中,遂发下宏愿,只等高中才言亲事,哪知后又父亲病重亡故,母亲伤心过重也跟着去了,于是结庐守孝,耽搁至今。为人不错,也知应变,不是那种只知死读书的迂腐书生。家产颇丰,只因其一心读书做学问,所以并不亲自料理,家中只有几个通房妾室打点其衣食,还有父母留下的忠心家仆打理一应俗务。贾政手下的人自是能干的,这份东西颇为翔实。贾政也与如海见过一次,攀谈下来甚为投契。
代善点头言善,但太太却有些不愿意,且不说这二人岁数上有些相差,这家中父母双亡,嫁过去虽不用侍奉长辈,但有事时也没个年长的挑大梁,这二人年纪都不大,贾敏更是幼小,怕是压不住事,而且族中凋零,连个帮衬的都没有。代善却言太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如海看来是个有才干的,将来怕是有大出息,家中有恒产,以后衣食无忧,家中人口简单,以后会生活相对简单不会太费心费力,再者家中无长者依靠族中无人帮衬,那正好贾府给他们靠,这以后还怕女婿待女儿不好?反观贾敏,自幼宠爱,是个大家闺秀,腹有才华,懂理有度,却也有些天真,如真嫁去大家族,生活必不简单,代善不想让其过太太刚刚进贾府的那种日子。太太听了半晌无话,然后就同意了。
代善着手寻人探如海心意,开始为结亲计划不提,子肜这边却有些糊涂。她还记得原著上的一些话,贾敏新丧,如海劝黛玉进京曾言:“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按这个推测,那时如海至少四十五,黛玉六岁,那么如海三十九岁生的黛玉,宝玉比黛玉大一岁,自己比如海小三岁,那么就是自己三十五岁宝玉出生,这也有点岁数太大了吧?不符合优生啊。记得有人算过好像王夫人三十左右生的宝玉,那这五岁哪里去了?如果真的三十左右的宝玉,那黛玉是不是也早出世五年?如若真的早出生了,那还会不会六岁丧母?如果。。。。。。那是不是贾敏就少活了五年?这到底该怎么好?乱了乱了,全乱了,子肜一脑门子的官司。
等贾政一回来,子肜就拉着贾政说这个。贾政倒也豁达,说为这些没影子的事操心真真杞人忧天,现在是他们自己在过日子,哪有按原著日程表的?且不说别的,这贾珠不是给他们硬顶着还没造出来不是?赵姨娘没影了,那探春贾环估计也没影了。这天地早就变了,有工夫操心这个,还不如和他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