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箕,揭开来,下面是一碗安静的荷苞蛋,碗里有只土陶勺,勺子缺了两处边缘,不过并不影响吃蛋。
汤里有点淡淡的甜味,汤水却不好喝。好在古代的鸡蛋,绝对是正宗的土鸡蛋,蛋白和蛋黄很香很可口。
“好吃吧?”黄婆站在门口笑眯眯地,欣赏着她两口吃下一个蛋。
“味道不错。谢谢黄婆婆了。”
12 过河咯
黄婆婆弯腰驼背的样子,都快七十了,屋里连破旧的家俬都显得不足。
吃了黄婆婆两个荷包蛋,面儿脸上一红,有些不自在。不安之下,又从钱袋里数了五枚铜子出来,自己留了十枚,只能尽这点绵薄之力,实在是没有多余的,待回到王家,还要费些周折,才可能取回王家的产业。
黄婆婆又得到五文钱,皱纹密布的脸笑得象朵菊花,“孩子,你还有路费没有?”
“我还有十文钱。”
王家铁爪面,生面卖六文一斤,素的熟面卖三文一碗,留了十文,到青河县后,扣除两文进城时过河,余下的应该够买几碗面。
王婆婆放下心来,只要面儿天黑前到家,就没事了。连忙催她,“你快走,不要捱时间,不然天黑时到不了家。”
“打搅你了黄婆婆。”
黄婆婆背了个不大的背篓,用拐杖指着石阶上堆着的一小堆还包着白黄壳子的玉米说:“我送你。正好,我要去西面村口的地里掰点玉米回来。从早上到现在我都掰三趟了。”
黄婆婆从一角拿出一大片鲜荷叶,在一盆水里浸了浸,递到她手上,“现在太阳正大,你把这个举在头上,可遮遮太阳。路上看到有水的地方,记得浸一浸,叶子就不容易干。”
荷叶伞?面儿举在头上,冰凉的水珠滴到脸上很凉快。
黄婆婆家有两分地在西村口外路边,地里的玉米已掰了五分之一,她拄着拐杖,掰玉米棒时,躬着身子,把拐杖抵在胸前,站在一个地方,要掰掉左后前后的玉米,才换下一个地方。她小心地保持着平衡,手上却一点不慢,啪啪地几下就将四周的玉米掰下来,扔进身后的背篓。
面儿眼角不停地发湿,黄婆婆好可怜哦,抿了抿嘴,又摸出四文钱,“黄婆婆,我再给你四文钱。”
这一次黄婆婆坚决不要钱了,认真道:“你给我的要用很久了。虽然走得快,你天黑前就能到家,可是你身上没点铜子,路上有个什么事情怎么办?”
“黄婆婆,我帮你掰!”
面儿看不下去,一个老人这么艰难地收玉米。把荷叶放在路边的草丛上,从她背上取下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