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秉持着这一真理,众人对自家未来倒也不太担心。
打听得无雨城乃当朝京师重地,便一致裁定北上。一路上游山玩水,平常半个月的路程硬是让他们拖了三个多月,暂租了一间民房,看银两也用得七七八八了,众人这才老实地出门八仙过海,赚钱去也。哼!凭他们二十一世纪的精英职员,这柴米油盐焉在话下!
一日,丰子恺又出门替人写书解字,才摆开架势,就见一堆人三五成群地向前冲,见这些都是一些书生打扮的男子,脸上都带着或兴奋或紧张的神情,于是乎,丰子恺的好奇心被彻底挑起了。当下他摊位一收,兴冲冲地随人流向前挤。
很快,他们来到了一扇气势不凡的朱漆大门,门前两旁分列了几张桌子,数名看起来学识渊博的老考究端正地坐在桌前,有条不紊地应付着眼前汹涌的人群。不过,人多归多,可大家都很自觉地排起了长龙,且都很有默契地保持了现场安静的质量,这又让丰子恺对这时代多了一份惊奇。轮到丰子恺时,他也糊里糊涂地报上了大名,暂住地址,然后又跟大队进了朱门之内。
他们这一伙人,说老实话,即便是空降到了这不知几千年前的古代,均未曾担心过温饱问题,纵观夜壁的社会文化,对于他们这些来 自'炫*书*网'学识领域甚广的二十一世纪人才来说,虽说不上是游刃有余,可也能应付自如了。
那年,他们凭着对古代文学的那一份深厚的热情,自发建立了一个以兴趣、文学为据点的,名字就叫做‘夜雨寄北’。想当初问丰子恺为何如此有创意时,他眯着眼神往半晌:我开始组建资料的那个晚上下了很大一场雨。此言引得风清扬翻了个白眼:怎不干脆‘雨打芭蕉’算了?自然,名字嘛当然是老大说了算,谁叫这‘雨打芭蕉’不顺口呢。平素以文会友,赏析一些名家之作,唐诗宋词元曲,这些都是他们玩得津津有味的好题材,至于文言文的对白理解就更不在话下,他们可是夜雨的高层管理人员呢。唉,不过,虽则是热爱古代文化,可一朝被错投到这历史的洪流里,真不知该哭还是笑。
这些都是前言了,此处不提也罢。
话说,丰子恺被带到了一方小桌前,这才发现进行着的竟是三年一届的科举,只是这个朝代的科举与他所知道的略为不同,它只有一场考试,并不会像其他朝代的要在里面吃喝拉撒个两三天才能功德圆满。进退维谷,丰子恺也只好在考官和蔼可亲的笑容下硬着头皮坐下去,他力尽乐观地安慰自己,又不是上断头台,不就是考个试吗,有什么可怕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