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计,楚军按兵不动严加镇守的决策是坐定了。一众大大小小的将军热热闹闹的把三里镇附近的沟沟都给摸遍了,河蚌不知道吃了多少斤,一个个天天吃得红光满面小肚子腆腆的,蚌壳都可以堆成一座小秦岭了。
楚军三十余万大军坐镇三里镇,期间也陆陆续续有楚国其他偏远地方的驻军来到汇合,总人数渐渐靠近五十万。如此庞大的军数,就是想要强攻下溧阳也足够了。但是万俟枭等将帅还是摇头否决了战,主张再等等。于是楚军人数在不断增加,却始终保持缄默的按兵不动,对外看来深不可测。且如此庞大的兵阵人数,对秦军本就形成一份强大的威压。
大约等了足足一个月之后,秦军的求和书居然奇迹般的送到了。
万俟枭收到求和书时眼睛瞪得跟圆溜溜的杏子似的,意识到失态后赶紧转头看看周围的一众大将军,才放下心来暗道看来咱还是比较沉稳的。那些将军们,一个个目瞪口呆,鼻涕都呆呆的挂下来了。一个个嘴巴张得大大的,也不怕下巴脱臼。
万俟枭干咳数声清了清喉咙,众将军才回过神来。回过神来第一句居然是:“妙哉!妙哉!郡王果然神机妙算,不费一兵一卒就让秦军求和了!”
万俟枭对他们这种拍马屁的行为表示相当默认欣赏,于是军机大营掀起拍马屁的热潮。听着众人夸顾青城,万俟枭就像听着别人夸自家娃儿出息似的,万俟枭心中得意的很,美滋滋的。
求和书送过来,就离双方主帅会晤,商讨签和书不远了。战争也说结束就结束了。在楚军将士们哼着回家过年把歌唱的小调中,万俟枭与秦军元帅在溧阳和三里镇之间的一个村落临时搭起的营帐里谈和。
营帐里看似平和,实则剑拔弩张,万俟枭身后一排都是楚军精锐,一张张黝黑的脸面无表情,右手按在左腰上,这是把剑的起势,一旦形势不对,他们会在最快的时间里把剑,将万俟枭护在身后。
而对面,进来的是一排秦军精锐,个个都身高近两米,往帐篷里一站就跟小巨人似的,一下子把不大的帐篷挤得满满的,帐篷里的气氛压得更加紧张了。秦军这是故意在壮自己声势,好先给楚军威压,在和书签署时可以讨些便宜,尽量的减低损失。
可惜他们碰上的万俟枭。万俟枭什么场面没见过?当年还有会晤别墅里楼上楼下四十二把冲锋枪瞄准下她面色岿然不动的跟对方谈贩卖判军火地盘划分的。那时候满世界都寂静的只有一座两米高的古老座钟滴答滴答的声音,现在这点小场面如何能跟那时候比!
营帐的帘子掀起,进来的人出乎意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