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的指尖深陷进掌心直接折断了她都没察觉。
再说萱瑞堂这边,等众人走后,崔氏姑侄两个又将刑部几个官员扒拉了一通,都察院几个骨头较硬的御史也扒拉了个遍,然而妇道人家毕竟对官场之事不了解,说了半天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崔老太君急得直骂,怪大儿子也就是新昌伯赵清源,边关巡视都去了那么久还没回来。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这个家主却不在府里出主意。
婆媳两个正焦灼间,赵玉笙的老子,新昌伯府的三老爷赵清溪回府了。
赵清溪还没到而立之年,相貌儒雅,斯文气质中带着几分为官者的威严。素来注重仪表的人,此番为着闺女的事情,愣是走得鬓角汗湿步伐凌乱。
崔老太君看到儿子形容狼狈,又是心疼又是担忧,道: “三郎你是京都的府尹,这时候本应在衙门办公。你为着笙姐儿的事情中途跑回府,御史们会不会说三道四啊。”
赵清溪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道:“非常时期,顾不上这些了。再说家中出了这样的大事,儿子都不回家来看看,反倒违背常情,御史们还不至于这般不讲情理。”
崔老太君点头,喊珍珠给儿子倒茶。怕赵清溪不清楚事情经过,崔氏正要跟他再说一遍。赵清溪却说自己已然从秋山那里了解清楚了。
他让老母大嫂不用担心,说自己已经打听到都察院的御史们虽然为这事吵翻了天,但站在赵家这边的显然占了上风。再怎么说赵玉笙都是伯府嫡女,元倓仅仅为了自己的奶娘对赵玉笙抬手就打,实在是太过。
赵清溪的意思是自家这边先按兵不动,等御史们上了折子之后,看宫里是什么反应。如果太后不问情由一味偏袒,自己再联合交好的勋贵们,一道去皇上跟前鸣不平。
崔老太君点头,然接着又担忧。说这样一来时间可能就拖得久,赵玉笙在牢里日子难过。那孩子行事鲁莽闯下这弥天大祸,固然可恨,可终究是自家的亲骨肉。刑部那里恐怕还得打点打点。
赵清溪却摇头,说刑部那些官员大多精滑,风向不明之时他们不会轻举妄动,所以笙姐儿在牢里日子不会不好过,但也不会太好过。
况且自家去寻刑部那几个官员,极有可能达不到目的不说,还因为瞒不过那元倓,反而弄巧成拙。眼下最好是按兵不动,静观事态发展。
不愧是久混官场的人,一番说道让两个内宅妇人连连点头。商量完毕之后,赵清溪起身准备回衙门。崔老太君道:“你媳妇和琴姐儿吓得不轻也担忧得很,你还是回苍松院安抚安抚她们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