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若有所思。
一天后,陆氏退了热回家养病。程叙言接过家务活照顾他们。他想着老人身体不如年轻人,可能得好好养个把月,没想到三五天之后,陆氏就大好了。
今日天晴,陆氏端着冰糖梨汤进入书房,程叙言立刻起身相迎:“奶奶,这些事我来做就可以。”
陆氏把梨汤放在书桌上,她顺势在旁边坐下,目光扫了一眼桌上的书籍。
“你在学梁惠王上?”陆氏微讶。
梁惠王上·是《孟子》首篇,陆氏记得之前来书房时,孙子还在学《大学》的内容。
她看向程叙言:“论语和中庸可是过了一遍?”
程叙言点头。
陆氏找了熟悉的几段考校,“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何解?”
“做任何事前都要先做准备。”习惯使然,程叙言第一次看的时候,下意识把豫理解成犹豫的意思,没想到竟然作“预”。难怪他之前怎么解释都觉得不对。
经过学习系统的指正,他犹如拨雾见云,瞬间明了。
陆氏见他答的轻松,又问:“可能够将这一段深入解释?”
这一段后面还跟着: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从个人来说,说话前先打好腹稿再出口……”程叙言先讲了一遍浅显的表面意思,随后抬眸跟陆氏对视一眼,声音渐渐弱了下去:“从大的来看,朝代想要发展,则需早早制定相应政策。”
陆氏垂下眼,轻声问:“比如呢?”
“合理的税收?为官制度…”程叙言有些纠结,这些都是在系统里学习时听来的,可是他并不是很能理解,那些东西离他太远了。
待程叙言一顿磕巴应答后,陆氏不置可否,她点了点桌面:“邦有道,谷。”
“邦.无道,谷…”程叙言见陆氏神色平静,就知道自己猜对了,顺着背下去。
这是《论语·宪问篇》的内容,通篇字数并不多,但是其中涉及到诸多春秋战国名人,由此衍生的典故,需要逐字逐句的理解,否则背了也是茫然。
陆氏对这篇内容忘了不少,她起身去书柜抽出论语。
其中典故之多,例如桓公杀公子纠,卫灵公无道却未亡,陈成子杀齐简公等等。
更让人头疼的是,“子击磬于卫”一段又引用《诗经·卫风》内容。其中“高宗谅阴,三年不言”则是《尚书》内容,延伸出问答。
而《诗经》《尚书》则是五经的内容,程叙言还没学到那里去。
陆氏快速浏览一遍,各种典故都让她如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