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在镇上起了新屋,周转正紧巴,再者,赶明年还想送宏娃儿入学堂,钱儿就更吃紧了。”
李氏越听笑容越是僵,周氏话说完,她脸色已经有些难看了,当即皮笑肉不笑地嘿了一声,“我就说么,大嫂这一入城里就是不一样了,咋的,还要送宏娃入学堂咧?啧啧——”她咂嘴叹道:“大嫂心气儿就是高些。”
周氏对那酸话只当不察,笑了一下,说道:“倒也没指着他能考上个秀才,能识几个大字将来也该比他爹强。”
赵启财原本沉默着,这会儿才是看向周氏,出声道:“大哥这阵子忙活不?”
周氏这才又提筷,笑道:“倒也还成,年头景气些,只一入夏就在屋里闲了一半月,前些日子才刚刚接上了一桩活计。”
赵启财眼中不觉带了些艳羡,“农民累死把活一年,只靠屋里几亩地能赚几个钱儿?还是大哥头脑灵光些,早些年在外头跟人学了木工活儿,镇上一年到头来,咋还不得赚个三五两的。”
周氏温温一笑,伸筷为赵宏夹一筷子菜,才不急不缓地说道:“若不是大勇执意去县里务工,跟着他大伯学个三五年的,也能学些个手艺,将来在外头接活儿不成问题。”
赵启财叹了一声,附和道:“可不是,旁的不说,木工总是门好手艺,这娃儿,偏是个死犟脾性,宁可到县里酒楼当个打杂工也不愿学一门手艺。”
周氏闻言,又笑问老大赵勇在县里的情况。
李氏在旁默不作声,见丈夫一打岔,一来二去的竟跟周氏拉起了家常,便不好再重提方才借钱那话儿。只是周氏方才那一番回绝,她知道借钱的事决计是没了指望,想起早些年赵启明去镇上学手艺,自家是如何的帮助,心头又是气苦又是恼怒,当下,也不愿与她一齐聊家常,端起玉米糊,面色不大欢快地呼噜噜几口喝下,一抬屁股,转身进了厢房。
周氏一怔,心知李氏为方才那事怨怪,正要开口,便见赵启财摆了摆手,压低声道:“由她罢,由她去。”
周氏难为情地笑了一下,不再开腔,只迅速扒着碗里的玉米糊。
一时间,堂屋里倒静了下来。
连小小的如意都看得出来,这一顿饭,吃的有些不欢快。
没一会儿,赵启财碗里的饭见了底,如意瞧见,正要起身去盛饭,赵启财便摇头,“今儿吃饱了。”又朝一旁默不作声的老二赵祥说道:“一时驾车送你婶子和宏弟。”
赵祥闻言也不吭气,继续埋头吃饭。一家子都知道老二这闷葫芦性子,自是习惯。
周氏也早早吃完,只看赵宏碗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