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过程中不能发挥出光和热,可打打表演赛还真是相当的不错。不能不说作为篮球发展的沃土的美国,的确是出了无数的人才。像这样的球员,其实也许跑到其他国家是相当不错的职业球员,可生于篮球天才动把抓的美国,也只能沦为龙套,以后厮混与下级联盟或者干脆找份平凡的工作与篮球从此绝缘。当然,这是题外话,就此打住。
在所有联盟的锦标赛结束后,由NCAA的几位主管和专家所组成的邀请委员会,便紧锣密鼓的开始闭关研讨,决定到底应该邀请哪些学校来参加六十四强锦标赛。除了个别刚成立不久,或竞争力实在太弱,未获NCAA认可的联盟之外,每个联盟的锦标赛冠军都可自动晋级。
关于其它的三十四个名额,就要由委员会来决定,称为扩大邀请。至于如何筛选可就伤脑筋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战绩当然是主要依据,但是光看战绩也不公平,有的学校,如路易斯维尔大学,虽然战绩骄人,但是联盟本身实力就不强,还是无法获得好的排名。而成绩只是中上的华盛顿大学却凭借着该联盟的整体实力,以及该联盟的锦标赛冠军荣誉异军突起,成为另一分区的头号种子。
名额都确定之后,六十四支球队分为东区、西区、东南区、中西区四组。每区各十六队,公认的四强为各区的第一种子,其它各校则由委员会依实力强弱排定为第二至第十六种子,配对则由第一对第十六、第二对第十五等。
对于一些传统篮球名校,如北卡罗莱纳,杜克,肯塔基等,打进六十四强是非常平常的事;但是对许多只有三四千名学生的小学校来说,进入六十四强是他们最大的梦想;因为软硬件条件都不完善,他们不能吸引来最有天赋的高中生,必须要经过好几年的苦练,让天赋有限的球员勤加苦练,过五关斩六将,才有办法和那些大学校一拼。所以只要有无名小卒打入六十四强,当地甚至全国的报章杂志都会争相报道,全校也几近疯狂状态。
名单公布之后三至四天,第一轮决赛马上在全国各地的中立场地开打。NCAA锦标赛采用最简单也最残忍的单败淘汰制,输了一场就得回家,所以第一轮打完有三十二队晋级,等到第二轮结束就只剩十六队了,如此类推,淘汰速度之快非常吓人。因此三月份的淘汰赛也被称为MarchMadness——疯狂三月。
到了最后四强产生时,大概已经是三月底。此时会休战三至四天,让四校整顿人马,顺便针对接下来的对手研讨战略。紧接着的四强决战分两天举行,第一天是两场半决赛,中间休息一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