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长久。
按照《永恒之书》第一卷《源事纪》,吸血鬼自远古时代已经分为三大部族。三族吸血鬼的基本体质、能力和习性相近,但也略有分别:
数目最众、势力最大的部族是「噬者」——也就是「吸血鬼公会」的前身、近代绝大部分吸血鬼所属的本族。公会学者以《永恒之书》的记载进行考据,断定「噬者」起源于现今东、南欧区域。
另一部族为「血怒风」,散居在北非以至中东一带。与「噬者」相比,「血怒风」的族众较能适应野外或炎热地带的生活;「血怒风」也习惯不马上杀害吸血的对象,而将之当作「牲口」囚禁或带着到处活动,直至其力竭死亡才弃掉。
《永恒之书·伐异录》内有记载:「血怒风」的其中一个宗派,定期举行饮猪和羊血液的仪式。「噬者」认为:身为高贵的吸血鬼却饮用畜牲的血液,是极端卑劣的行为,因此视「血怒风」为低等的贱民。
「鸩」则是最神秘的部族,确实发源地不详,《伐异录》内说只知道其祖先来自「遥远的东方」。
「鸩族」的体质和能力一般不如「噬者」或「血怒风」,但「鸩族」对用毒和调制药物积累了深厚的知识,成为极难防范的对手。即使在猎食人类时,「鸩族」也往往喜欢使用药物,令猎物丧失抵抗之力。
「鸩族」制造出一种称为「偶」的神秘人形兵器,令其他两族的战士闻名丧胆。但由于「偶」的制作「素材」甚难寻找,制造过程复杂而失败率高,难以大量生产,故「鸩族」一直未能凭「偶」称霸。
三大部族最初为何交恶,因而发展至大规模的战争,激烈争夺吸血鬼世界的霸权?《永恒之书》并没有直接的记载,但观乎其记录的律法与教诲,还有对「异族」的挞伐文字,不难想象与信念上的差异有关。
关于第一及第二次「吸血鬼战争」,在《永恒之书》里的记载颇为简略,而且充满了神话及英雄传说的色彩。
两次战争估计皆爆发于公元前时代,虽名为「战争」,但其规模只相当于部落间的冲突。但也是为了应付这两次战事,三大部族大大巩固、深化了本身的统治与组织结构。其中「噬者」更初次出现类似共和议院的「评议会」统治模式。
此后三族处于一段长久的和平期,直至公元六百余年「第三次吸血鬼战争」爆发,吸血鬼世界的权力结构才发生彻底的改变。
「第三次战争」之前,三大部族之间早已经蕴酿着紧张的气氛;而「天国之门」是直接令三族对立激化、以至终于燃起战火的重大历史事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