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孚路”,现在想来早已比当年繁华不知多少倍,老物件几乎没留下多少,而通常打听这种事,还得上茶馆,找找那些上了岁数的老人。
整整一个下午,走遍了那条路上大大小小的茶馆,还是没有什么消息,重庆人有个习惯,也许一辈子都在外闯荡,老了以后,总是喜欢回到故乡,之所以要问那些老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
当晚无果,只得在北碚歇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起来继续寻找,结果令人意外,我们找到一个坐着轮椅的老婆婆,她的女儿正推着她散步,我们看她也这么大岁数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问了上去,谁知这一问,问出了一个我至今都在回味的故事。
于是我要说,真正的故事,现在才开始。
这个婆婆看上去至少都80多岁了,老婆婆看到照片的那一刻,就愣住了,反复打量了我们好久,才用略微颤抖且稍显微弱的声音说,这是王家二小姐。
继而激动的抓住我的手,老泪纵横。
发现寻找到人了,我们都很激动,感觉在老婆婆身边的花台边坐下,想要老婆婆给我们讲一下照片上的这个,王家二小姐的故事。
老人抹去眼泪,慢吞吞的开始说,这是近70年来,第一次看到故人的相片。
从婆婆口里,我们安静的听完这样一个故事。王家二小姐,他的父亲是陪都时期和内战期间重庆当地有名的商人,一生也算乐善好施,常常济贫。
王家有只有一儿一女,老大是儿子,国民党政府时期,北碚作为很多军官和政要的官邸所在,老大也在这些机关任职,二小姐是女校学生,天真烂漫。也顽皮爱闹,常常去哥哥工作的地方找哥哥玩,
哥哥上班的地方常常有些国民党军官出入,于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年轻的校官与二小姐相遇,被二小姐的青春活力和美貌吸引,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可无奈的是,这个校官是有家室的。在那个认知混淆的年代,公务军官纳妾,是要处以重罪的。所以即便是二小姐最后怀了校官的孩子并生了下来,也只是被这个校官以一些理由将孩子收养了去,并且不准二小姐对人说自己是生母,也不让二小姐进家门,对这个校官来讲,保住军衔名誉地位,比保住一个女人的一生幸福更为重要。
原本二小姐有个得势的父亲和大哥,却在这个校官面前,被压得根本抬不起头,父亲肺病去世后,大哥更是一蹶不振,最后被校官随便安插了一个罪名,直接发配到了兵营。
婆婆说,她自己是个孤儿,从小就跟着养母,养母恰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