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言之凿凿掷地有声,他深知皇上极太子的顾虑,句句话说到点子上,分明是康熙自个儿纵容出来的,要说也是小事,竟让他扯到江山社稷上去了,仿佛今儿个不还欠银,明儿个就动摇国本。
安郡王满心慌乱,吓得腿软。
完了完了,这是报复,是富察家的报复!!!
前几日得罪了他们,后来都没动静,还以为事情已经翻页揭过去了,没想到他竟然在这儿等着。
马斯喀说完,他岳父就噗通跪下,哭得老泪纵横:“老臣为官四十年,自诩清廉,不想险些犯下大错。老臣向户部借银一回,白银万余两,愿归还三万两,以偿过错,还请皇上宽恕。”
瞧着阵仗不对,欠银少的就跪了一大片,异口同声表示愿意翻倍归还。
户部尚书已经傻眼了,四贝勒胤禛却是满脸欣慰。
他迈出一步,向安坐在龙椅上的康熙进言:“马斯喀大人心怀万民,实乃百官之表率,儿臣觉得他所言极是,合该拔除毒瘤肃清朝纲。”
事实上,胤禛是做过功课的,文武百官欠户部白银一千三百余万两,这数字谁听了都得震惊。其中接驾和建府支取的数额最大,动则数十万,上百万也有。还有什么生活艰难或者给家中老母做寿无奈手中拮据等等……那些年问户部借银是风气,别人都借你不借,不说被排挤,人家当你大傻子。
说来也是,借出去的银两相当一部分都用在皇帝身上了,他还有脸让你还不成?再者说,欠银的不说上百家,几十家是一定有的,法不责众,哪怕追究起来,只要咬死不松口跪下哭穷皇上能怎么样呢?
欠银的多半都是这种心态,有便宜不占是傻蛋。
难为富察家没借一分一毫,能做到这点,委实难得。
胤禛早想拿那些蛀虫开刀,无奈没找到时机,今儿有人主动提出来,还是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谏言,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他将自己核算出来的结果给康熙默了一遍,欠银千余万,理由五花八门。当初你不宽裕,朝廷拉了你一把,没理由这么多年了还不归还,简直寒心。
康熙知道自己小看了这事,满心想的是奴大欺主,可他是做皇帝的人,哪能跟马斯喀一样耿直。康熙沉吟许久,目光从满朝文武身上扫过,最后缓缓开口:“兹事体大,不当听取一面之词,此事延后再议。”
……
部分官员本来有事启奏,全让这一连串变故镇住了,谁也没说出口,到退朝还是恍恍惚惚的。这日的朝会就说了欠银这一件事,散了之后,康熙命诸位成年皇子移步南书房,虽然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