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雨水较多,会影响考古工作的进程及对出土文物的保护。
“爨王墓”的封土算不上厚;但整体占地面积很大;要将封土清理掉;需要些时间。由于昨夜下雨,谷地地势较低,坑坑洼洼都是水坑,给发掘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需请些农民过来将封土挖开,但本村农民都请不动,没几人肯来,只得从附近村落找了几个。一些零碎的事情耽搁,以至到下午,才开始进行动土。
墓葬的封土,便是五花土,因为它是回填土,也就是建墓时挖出的泥土,再回填,打破了土层关系,因此土色的颜色不均,好几个土层混杂在一起。有经验的盗墓贼,见到一个土包包想知道是不是墓葬,只需下探铲,提土上来看是否是五花土就能进行判断。
考古探铲,原名洛阳铲,是解放前洛阳地区的盗墓贼使用的盗墓工具,后被考古工作者应用到考古勘探里。当然,今日的考古探铲已经不是当时的洛阳铲,经过了很多改良,铲头造型也有差异。
说起考古工作者与盗墓贼的孽缘,那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解放后,政府改造收编了很多盗墓贼进考古机构,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与精湛的技术。
黄队长在土丘上走动,监督四周农民工掘土、搬运,没有机械挖这土丘,进程实在缓慢。好在,民工动工后不久,挖掘机终于历经辛苦,开进谷地。
“队长,彩姐他们给的报告有两个盗洞,现在第三个浮出水面了。”
小韬戴着手套,手里还揣了把铲子,他站的地方有一处土色与周不同,范围呈椭圆型,这范围里边的泥土呈淤泥状,很显然,这曾是个盗洞,而且是个年代久远的盗洞。
“十墓九空,不意外。”黄队长说。
所谓“十墓九空”,也就是十个墓里有九个要被盗墓贼光顾,而且经常考古工作者连拣点吃剩的东西都难。
古墓,尤其是大型古墓,历代都得经过盗窃,一座大型古墓上一般都有古代或近代或现代盗墓贼留下的盗洞,常常不只一个。每每在发掘过程里发现盗洞,考古工作者的心往往凉了大半。好在这“爨王墓”先前已知道被盗过,且墓里还有些东西,所以倒也不至于太失望。
“这年头,连‘十墓九空’这低标准都快达不到了,老黄。”
秀娟走过来与黄队长交谈,她一头长发盘起,套罩手袖套,手里也拿了把铲子。她参与过不少回考古发掘,极少遇到没有被盗墓贼光顾的墓葬,尤其是这几年,几乎每座她经手的墓葬都被盗过。
“这帮盗墓贼,逮到就该毙了。”
小韬说,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