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来源,那就可以完全不用考虑质量比的问题了。因为如此一来,太空船上根本不需要装填任何燃料。
后来,人们便开始着手设计能够利用由亚诺粒子作为推进动力的宇宙船。
这类宇宙船其引擎的基本构造就像是一个圆筒。在圆筒的中心用磁力护罩来维持由亚诺粒子的存在,而圆筒的内面则是镀上一层高温超导材料,负责反射从由亚诺粒子所放射出来的带电粒子。至于从由亚诺粒子所放射的电磁波有一部份会被圆筒吸收,而吸收之后所旌生的过剩能源则利用散热板在真空中辐射掉。至于带有电荷的中性粒子,就由圆筒内的另一个较小圆筒与圆筒之间恤充填的物质来吸收。
如果想要让宇宙船全速前进的话,只要封住圆筒的某一个开口,让能源的流朝着向单一方向喷射。如果希望停止加速的话,就将两边的筒口同时开启,让两边都等量的能源流出。换句话说,只要调节筒口的开启状态,就能自由控制速度的增减。
虽然还有很多技术与经济上的障碍需要突破,可是因为当时由于人口问题所产生的战乱纷争已经几乎接癌症病人未期的程度,所以这种大环境就成了由亚诺式推进研究工作的强力后援。
之前人类就已经发射过许多无人核融合宇宙船,并藉此完成了邻近星系的调查工作。从调查的结论中人类发现到,其实在银河系中大气含有游离氧原子的行星可说是非常稀少。而且在行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行星本身的重力的大小、甚至各星系形成初期的状况以及行星地表岩石成份比例等各方面,都并不那么尽如人意。换句话说,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宇宙中可以说是一种例外中的例外。而这所代表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能够让目前生存于地球上的碳系生物居住的行星,其实少之又少的。
可是这样的结论,并没有对当时的星系外移民计划造成任何的问题。在于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下,其实人类早已经分别在金星和火星具体实践了行星改造技术,只要能够这种已经驾轻就熟的技术活用在其它的星系上就不会有什么问题。而在这种人口压力窘迫的情势下,人们也没有时间与必要去烦恼像是'生命体的起源是否来自于外星人'这一类的哲学人性论理问题。
最后,第一艘由亚诺推进的宇宙终于建造出来了,人们将它命名为'开拓者号'。而'开拓者号'。被赋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运输开发行星殖民据点时所需要的资源材料以及人员。
而一旦雷射推进基地设完成以后,就算不使用造价昂贵的由亚诺推进的宇宙船,也可以利用光帆推进形的宇宙船完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