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授学生们西方科学知识的同时,日益削弱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中影响的教育壁垒。
洋人创建的教会学校,几乎所有课程都采用英文授课,并且宣扬西方宗教教义,打压传统国学在学校中的地位,中文课几乎凤毛麟角,而在很多教会学校,中文课干脆已经被取缔了。
这就造成了很多毕业的高材生只知道ABCD,崇尚西方的一切流行文化,却完全记不住几首唐诗宋词,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屑一顾的尴尬局面。
对此,洋人自然乐见其成,国内的许多高瞻远瞩的教育人士却感到深深的担忧。
爱国女中就是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由留洋归来的教育部高官兴建起来的,校训自然是为了复兴传统文化,同时对西方文化兼容并蓄。
当然这些枯燥的背景和可能在未来带来的恶劣后果,梦萍这个半大的孩子自然是不会有兴趣知道。
王雪琴索性跟她说明白,“这类学校里,授课的内容从西方科学到中国国学一应俱全。说实话,虽然妈妈没怎么上过学,但对于戏文里的那些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的大家闺秀,妈妈还是有些羡慕的。”
出身低微永远是王雪琴抹不去的黑历史,就算她如今是陆家唯一的夫人,也改变不了她戏子的出身。
对此,王雪琴的几个孩子自然也清楚。
听王雪琴这么说,陆梦萍不由得想起和他们全家一起来到上海的八姨太傅文佩。
就因为傅家是书香门第,傅文佩是大家闺秀,所以当初在东北的时候,就连下人都对八姨太更加尊敬几分。
就算最受爸爸宠爱的是妈妈王雪琴,大多数人提起总是不温不火的八姨太的时候,也总要赞上一声好涵养好气度。
想到这里,陆梦萍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忍不住撇了撇嘴,小声嘟囔道:“就算是大家闺秀,不也还是斗不过妈妈。”
王雪琴笑着横了梦萍一眼,“你以为这世上有几个王雪琴?别看现在的学生都恨不能嘴上时刻叼着ABC,但你别忘了,不管怎样,我们都是中国人。”
中国有多少传统文化,就是在这样的崇洋媚外下一点点被我们亲手埋葬遗忘和丢失。
不过她看好这类的学校,倒不单纯是因为这个。
西方文化可以帮助梦萍开阔眼界,传统国学则会陶冶这孩子的气质,所以像爱国女中这类由爱国人士兴建的新型学校,倒是恰好符合王雪琴给梦萍的择校标准。
不过现在和梦萍说这些,估计她也不会理解。
似笑非笑地看着梦萍,王雪琴话锋一转,笑道:“而且,难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