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力摔跤,民怨滔天,周武王又乘虚进攻,大批俘虏顺势倒戈,结果商朝便亡了国。”扶苏总结着这几天看到的史实,在众人的言说中抽丝剥茧,选择了一个最接近的定论。帝辛是商纣王的名字,在殷商王朝,嬴姓家族是大姓贵族,富贵无双,所以关于这些秘辛,扶苏多少也知道一二,并不是如《尚书》所言。
胡亥静静地垂首听着,他知道皇兄并不是特意对他和颜悦色地教导,而是习惯性地探讨问题整理思绪。如果那人和皇兄的志向一致的话,那么现在站在这里的就不会是他了。
“至于杨广……哼!”扶苏轻蔑一笑,“那李世民同样算是杀兄弑弟逼父,但凭什么他就没有千古骂名?”
听着一向温柔的扶苏难得带着几分冷嘲热讽的语气,同样算是杀兄弑弟逼父的胡亥额头上的冷汗刷一下冒了出来。好吧,虽然严格算起来秦始皇的死他没有责任,扶苏的遇害也算是赵高一手运作,但胡亥也知道自己在历史上的名声之坏,可并不是后人涂抹的诬陷。
扶苏像是没有察觉到胡亥的异样,径自漫不经心地拿起手边的史书,准确地翻到一页道:“《隋书》赞杨广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着声绩。杨广十三岁就被委任为并州总管,十八岁入朝为雍州牧,二十岁便被奉为将军,带兵南下灭陈朝,统一了江南。随后又悉心笼络人心,化解了许多政治和文化隔阂。之后北上领兵击败突厥,这是自南北朝之后,南北的真正大一统,否则焉能有唐朝盛世。”
“杨广登基之后,又开创了科举制度用以选拔官员,这个制度后来沿袭了上千年。其后又改度量衡,颁布大业律法,发展丝绸之路,万国来朝。若看杨广的前半生,可称之为明君。端看他把年号定为大业,便知其鸿鹄之志。”
胡亥越听越觉得脸上如火烧般的热。他也正好是二十岁登基,可是对政事却一窍不通,强行插手了几件政事,结果都弄得很糟糕之后,他索性也就破罐子破摔了。他本身从小就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而杨广却是隋文帝杨坚刻意培养出来的,就是生怕北周将领拥兵自重篡位登基的情况出现。只是隋文帝估计也没曾想过,就算是亲生儿子拥有重兵和威望之后,也不会甘于人下。
“都说杨广迁都洛阳,大兴土木。但京都东迁,乃是有利于控制整个天下,长安地处西域,对中原鞭长莫及,所以洛阳至宋朝也是经济文化的重镇。而京杭大运河,乃是通畅南北交通的壮举,论影响,实不在父皇修建的万里长城之下啊!”
扶苏非常感慨,他口中如此说着,事实上心中却认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