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情不重要?
作为一个旁观者,弘盼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和康熙的相处越发觉得当今圣上已经老了,莫不然八叔蠢蠢欲动。
“孙儿是想着入理藩院的。”弘盼同康熙说道。“可惜我擅长的,阿玛都不太喜欢。”
想到了老四素来严肃的脸,和弘盼的性子截然不同,康熙失笑着说道:“你西洋文学得不错,术学也是如此,只是儒文实在很是平平。咱们满人统治汉人,一定要了解这群汉人所学所想。当然也不能丢了自己的传统。当年我们可是马背上夺来的天下。”
说到先人之事,康熙感慨万千,开过难,守国又何尝容易?
弘盼也想到了这一点,不得不说少年康熙做的事情稳固了江山,但是到了现在更重要的是发展民生,而不是留给下一位皇位继承者满目疮痍的江河。弘盼儒文习得不好,一开始是为了藏拙,后来则是真真正正觉得汉学是在和礼仪较劲在和自己为难,文人自诩清高,读书人瞧不起靠手艺为生的手艺人,瞧不起农人,瞧不起商户。尤其是商贾之人。文人又在总是往后看,唐朝的艳羡魏晋风流,宋明朝向往大唐,到了大清汉人便是追忆明朝。原本汉人眼中的蛮夷便是塞外之地,现在真真正正则是海外番邦。既然他们可以来大清,为何大清不能效仿前朝大名郑和海外之行?故而,对于传来的西洋书籍看了不少,也翻译了一些,还有一些是额娘翻译的。
“孙儿省的。”弘盼点点头,“我擅长西洋之学,今后想着尽自己的力气,铸造盛世献一份力气。”
“若是人人都如同你这般想便好。”康熙看着弘盼,说道:“好了,拘了你这么久,同你十三叔玩去吧。”
弘盼告退之后,康熙仍是立在原处。
这次的塞外之行,留在京中的少不得歌功颂德,一同避过了废太子这一话题,胤礽悄无声息搬出来东宫,被幽禁。
弘盼回来了之后先是去了明月院,乌拉那拉氏同弘盼笑着说道:“这是年侧福晋。”
弘盼请安了之后,年氏笑着说道:“果真和李姐姐生得像得很,性子也似李姐姐沉稳。”
弘盼笑嘻嘻说道:“年侧福晋,这点您说得不对,皇珐玛也说过我的性子是最皮实不过的了。”
年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