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是经国常治之道。所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想来便是此意。”
这个声音也不陌生,便是那“温温如玉暖心房”的宋文玉了。这番言论,自然也换来九姬的一阵嗤鼻,道貌岸然。
接下来又是伍子曦的声音。
“入华夏者华夏,出华夏者四夷,然者,教者仁也,化者礼也,教而不化,失礼而罪,化而不教,失礼而虐!教化之说本就难以把握,稍有偏差,便会酿成大罪,或过于暴虐。如此一来,法典重刑便可规其尺度,岂不甚好?”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以仁礼教化,君子何虑失之尺度?”
“哎,小人固言利,君子固言德,然天下之大,君子几何,小人几何。小人得其利而天下安。可见君子不易,不如以法规小人,以安国。”
“子曦此言,难不成吾等也不算君子之列吗?”
“非也,非也……”
渐渐的,这论道反成了宋子文和伍子曦的二人之事。其他人一来无二人才思泉涌,二来多有顾虑,倒不似他们不管不顾,敢于言表。特别是,伍子曦,明明一副悖于当今治世的大胆言辞,还敢说的切切。
“君子不忧不惧,反省自躬,无所愧疚,不知又有几人能做到?”
九姬倒不是要帮伍子曦,而是实在受不了宋文玉及一帮酸腐儒生之谈。更何况她本就不信什么孔孟之道,还曾经捧着书本,当笑话看。
“谁?吾等在此品茶论道,何人喧哗?”
这一帮学子,多是世家公子,即便不是也如宋文玉那般,是做学问至上的那种。自然不喜外人无故插言,视为无礼之举。更何况,从声音上断还是一女子。
“小女听说诸位公子于珍园品茶论道,忍不住来聆听一二,却不想除了伍公子,皆是迂腐之辈。可叹,可叹。”
在外之时,九姬总将帷帽带的严实,倒不是紧守什么德容。而是为了省去不少麻烦,比如说此时旁人窥探的目光。
饶是那些公子们饱读诗书,可毕竟年轻气盛了些,为人处世还不够圆滑,听了九姬直截了当的轻视之言,难有几个能维持住好脾气。当然,大多只是面露不愉,只一人大声喝斥了句“无知妇孺”。
九姬顺着声音望去,果见一獐头鼠目之辈,从声音上辩,该是那最初说“君子三畏”的齐姓之人。九姬懒得理睬,冷哼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