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的崇拜多是自然崇拜,崇拜的对象多是自然界的神奇事物。在人类看来,鸟类是非常神奇的,它们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而人类却要被地球引力舒服在地面上。飞翔与长风不老和预测未来并列为人类的三大梦想。考虑到鸟的颜色,秦人所谓的玄鸟必是大雁无疑。从大雁身上,秦人还获得了他们的姓。在文字体系还不成熟的年代,燕与赢是同一个意思,读音相近,赢姓便是燕姓。
请注意,这个时候,地球上还没有我们现在所说的秦人,有的只是秦人的母体“赢人”。“赢人”是个大概念,秦人是个小概念。“秦人”是后来无数“赢人”中的一支。因此准确地将,我们现在谈到的对象不是秦人,而是秦人的母体“赢人”。不过为了方便理解起见,还是称其为秦人。
后来,这种大概念和小概念可以很方便地用姓氏来表示。我们今天已经没有姓和氏的区别。姓就是氏,氏就是姓,反正就是名字前面的那个字,来源于家族,后世不得改动。
但在先秦时期,姓和氏却各有所指,比如赢是姓,秦是氏。姓和图腾崇拜有关,一个部落的人会共用一个与共有图腾有关的姓,以区别于别的部落。而“氏”是从“姓”中分化出来的,标志着一群有共同追求和共同感情的人开始自立门户。氏的建立有很多途径,这个容后再表。
尧舜禹时期,秦人生活在华夏文明区域的东方。虽然有了姓,但长期以来只是一只小小鸟。真正要让“赢”获得官方认可,还需一个人的努力。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女修的孙子,大业的儿子——大费。大费还有一个知名度较高的名字——伯益。他是大业与炎黄子孙少典氏女子女华结合的后代。
正是由于伯益的毕生努力,赢姓才获得官方的认可,当时的官方便是以尧、舜、禹为领导核心的华夏正宗。而且,这个伯益差一点就接任禹成为第四代领导核心。
故事需从头讲起。在尧主事的时候,黄河泛滥,民不聊生,水患对炎黄子孙的生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治水成了当时的头等大事。一开始,尧任用大禹的父亲鲧治水。鲧采用封堵法治了九年也没有成效,尧对此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结果鲧被处死。
到了舜时代,舜力排众议,继续任命鲧的儿子禹为治水总指挥。舜子承父业,踏上了治水的征程。这回舜吸取父亲的教训,采用的是引导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经过十三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之后,大禹终于将洪水制伏,华夏大地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大禹的成功留下了一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