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做出了许多贡献。人们在伯益的教导下学会了开荒种地和建造房屋,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后来禹也老死在工作岗位上,照规矩,应该有个禅让。临死之前,大禹首先想到的是当年的战友伯益同志。可是禹的亲儿子夏启不满意,他对父亲的位置早就垂涎三尺,很为父亲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将要拱手送人感到可惜。可是流传许久的禅让习俗又搁在那里,阳取不通,只能阴谋夺权。
夏启不但有贼心,而且有贼胆,给他贼胆的是他的势力。禹临死时忽略的一个问题:准备将位置禅让给伯益,却允许夏启长期任高层领导。这种权力配置注定无法长期稳定。
禹忽略的这个问题在他死后马上产出了恶果。夏启招揽势力阴谋夺权,不想事情败落,被拘禁。事情本就要完,可是启竟然出人意料地越狱成功,启的爪牙士气大振,向伯益发起围攻。伯益不敌,仓皇逃跑。夏启趁势坐了天下,完成了名字所昭示的使命,启动了夏朝。
伯益到底没有逃脱,被夏启抓住。本着除恶务尽的原则,夏启很负责地将伯益杀死。
失去了伟大领袖的秦人,运势从高山直跌低谷。伯益留下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大廉,是鸟俗氏的头领,小儿子叫若木,费氏的首领。有夏一代,秦人无声无息的存在,除了繁衍子孙之外,别无他事。
赢姓的后代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分化出许多分支来,居住地点也更加分散,有的在中原,有的跑到了边疆之外。
秦人要等到另一个时代的来临才能重现辉煌,现在要做的是慢慢地熬。
时间不会太长,只有470年多点。
3。商朝显宦
提要:夏桀昏虐——商汤灭夏——费昌立功——商朝显宦——孟戏和中衍——中潏
夏朝统治时期,秦人作为被统治者一直被踩在脚下,日子过得很辛苦。这种情况近五百年内没有变化。
五百年没有变化,不等于以后不会变化。五百年没有变化,也不等于以后就一定会发生变化。变与不变全在于一个机会。
一般来说,从奴隶到将军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在稳定时期追随现有的主子,另一条是在洗盘时期追随新的主子。很显然,秦人没有走上第一条路,留给秦人的只有第二条路。
夏朝的末代君主桀开创了我国无道昏君的先河,为我国后世难以计数的昏君群体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桀是个好大喜功的建筑迷,同时又是一个唯美主义者和享乐主义者。他的宫殿高大宏伟,他的楼台华丽精美,他的房室晶莹剔透,连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