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休养生息。
最后,唯有楚、郑、宋三国答应出兵解救齐国。
楚国出兵的理由很简单,公子熊侧与项燕大战失利,与其狼狈的回楚国,不如再搏一次,去齐国取得一场战斗的胜利,好掩盖对秦战事失利的阴霾。
而郑国是楚国的小弟,宋国是齐国的小弟,大哥冲锋了,小弟自然也要跟在后面。
于是,齐桓公这么运作一番之后,又拉起了十五万的援军,加上齐桓公麾下原有的十万大军,一共二十五万人,在休整了两天,恢复了一定士气和体力之后,便开始向着盘踞在齐国内的燕、武两军进军。
同一时间,田忌与孙膑也在齐国内,组织起了四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拔到前线,准备于燕武两军决战。
“齐桓公即将率领大军回国,打硬仗的时候到了,不知道诸位有什么建议?”
得到楚、郑、鲁三国答应齐桓公的邀请,一起出兵来攻燕武两军的消息,秦武升帐聚将,对堂下诸将问道。
“主公,唯今之计,我军一共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是留下部分兵力牵制住正在集结中的齐国大军,我方集中优势兵力消灭齐桓公带来的二十五万联军,俘虏齐桓公,则此战可以不战而胜;第二是放弃部分中小城县,坚守大城,利用大城城高墙坚,必须要数倍兵力才能攻下的优势与敌军作战;第三则是见好就收,搜刮已占领城县内的一切资源后,撤回燕国,再图后事。”
冯去疾出列道。
所谓的三条路,简化为三个字便是攻、守、退,冯去疾将选择全部点出来之后,将选择的权利交到了秦武手上。
“三条路,擒贼先擒王,第一条路乃是上策,但这个上策是相对于燕国而言的,俘虏了齐王真正的受益者是燕国,对我们的好处并不大,还要承担巨大的兵力损失和风险。第二条路,留下来坚守固然能与敌人进行对峙,对于攻城的一方造成比较大,甚至倍数的伤亡,但这对于我们而言并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我们没有固定的地盘,没有稳定的兵源,根本承受不起任何大的损失。”
“所以,见好就收吧,通知燕军,搜刮已占领城县内的一切资源,然后撤退。其中切忌一点,我们搜刮的对象是城内的富户,而不是百姓。不去动百姓的东西,我们固然会少掉许多的利益,但获得的是民心。”
“另外如果对方乐善好施的话,则给他留下一成到三成的家产,为富不仁者,你们都知道如何处理的。鱼叟,虽然这里并不是韩国,而且齐国也是我们的敌人,但人民是无辜的,你这个监督使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