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个小时后,中村小次郎率先加速。
“看到了吗,那家伙就是个蠢货。”彼得诺维奇说了一句。
楚天疆笑而不语,说话也会消耗体能。此外,水馕里只有三公升水,而急行军一百二十公里的脱水量在八公升以上。说话会加快脱水速度,也就会增强疲劳感,加快体能的消耗速度。
彼得诺维奇不是笨蛋,没再废话。
难道中村小次郎不知道,率先加速只会增加体能消耗?以他的速度,领先优势最多只能保持两个小时。
除非中村小次郎是个货真价实的蠢货,不然就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西方集团的八名特种兵早就商量好,用车轮战术拖垮中俄特种兵,诱使楚天疆与彼得诺维奇加速追赶。
楚天疆觉得,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
一百二十公里急行军,即便是体能最好的特种兵也需要八个小时。只要楚天疆与彼得诺维奇沉得住气,在前六个小时以适当的速度匀速前进,到最后阶段才发力,他们肯定不会落在最后,反而是采用车轮战术的特种兵会首先累垮,在最后阶段被远远抛下,失去争夺前两名的机会。
此外,谁来接最后一棒?
采用车轮战术,西方集团的八名特种兵得轮番领跑,而最后领跑的那名特种兵有极大的可能垫底。
显然,没有哪个特种兵愿意做最后一名。
另外一种可能是,中村小次郎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
十名特种兵的实力不在同一条线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说沙利文与麦克唐纳缺少实战经验,属于个人能力较差的特种兵,那么中村小次郎就是门外汉,在其他国家的军队里根本算不上是特种兵。
事实上,日本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特种部队。
不可否认,中村小次郎是特别警备队里的佼佼者,可是他没有上过战场,也许双手还没沾过鲜血。不管日常训练有多么刻苦,训练就是训练,永远取代不了实战,也永远无法通过训练获得实战经验。
跟杀过人的特种兵相比,中村小次郎是个不折不扣的菜鸟。
楚天疆早就注意到,西方集团的七名特种兵都没把中村小次郎放在眼里,似乎把他当成了局外者。
集合前,奥尔德里奇跟另外几名特种兵交头接耳,却没有理会中村小次郎。
这算什么?
露骨的侮辱!
同为东方人,楚天疆能够体会中村小次郎的感受。哪怕遭到奥尔德里奇的辱骂,也要比遭受冷落好得多。
人是社会性动物,军人更是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