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地,等韩尚勋,崔明哲,金炳辉这些人再上来那就又形成了一个梯队,而我们的后备梯队在哪里?他们能够和这些韩国新锐抗衡吗?同志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咱们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啊!”
叶荣添语重心长地说道。
到底是曾经主管过一方事务的一把手,叶荣添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这几位大多从一线棋战下来后便从事具体教学带队工作者有很大的不同,他更习惯于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解读具体问题。
“叶领队,对您的观点我有点不同意见。什么初段风暴?依我看那就是几份韩国报纸的炒作行为。他们在报道中有意引导别人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三个人的初段身份和他们取得成绩之间的巨大反差,却不说明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巨大的反差。
韩国的围棋人才选拔机制和我国还有日本都不相同,一个孩子想做棋手,先要在围棋教室接爱普及教育,有天赋者将被送至围棋道场深造,在道场学习的孩子可以参加韩国棋院每周进行的‘研究生大会’,竞争研究生资格。韩国棋院研究生仅为一百名,按程度分为一至十组,每周要打内部比赛,三次循环下来,每组的前四名上升,后四名降组,所以韩国的孩子只要接触了围棋,实际就等于进入了一个长期竞争的氛围之中。
但做了研究生,入段却并不容易,因为每年只有六个入段名额,一年中有三次入段大赛,除了一个名额给予在内部比赛中常常何持优势的研究生外,其他九十九名研究生及另外的业余棋手将竞争那五个入段名额。
在这样的选拔机制,每一位院生可以说从他成为院生那一天起便处在激烈的竞争中,每周一次的内部比赛,定期的上下升降,其激烈程度并不比真正的职业比赛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韩国棋院院生的实力之强超乎一般人的想象,连曹熏铉都曾经说过,以他的实力如果和院生中的佼者下让先棋,他并没有必胜的把握。这句话虽有曹熏出于鼓励后辈的因素,但也说明韩国棋院院生的实力确实是极强,可因为韩国棋院每年的入段名额太少,只有区区六个,所以才会造成许多具备职业棋手实力的人却入不了段。韩尚秀今年十七岁,崔明哲十八岁,金炳辉十五岁,从年龄上看,他们都是在院生阶段停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处在院生第一组,其内部比赛对手的实力还有比赛的强度实际上并不比一般的棋战水平差,甚至强一些也不是不可能。韩国的国内比赛之多堪称一绝,且大多数比赛时间短,采取的又是单淘汰,这样的赛制激烈是够激烈,刺激也够刺激,但偶然因素太大,单独举例,未必有太大的可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