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索却有着自己的想法,如今的皇马虽然实力十分强大,但打法上却有着很大局限。在齐达内退役后,劳尔出任前腰,由于其前锋的出身,抢点才是其特点,皇马的中场实际上只有古蒂一个组织点。进攻中更多的威胁均来自左右两侧罗比尼奥(或罗本)与伊瓜因等人地个人突破。而两相比较。左路无论是罗比尼奥还是罗本,威胁均比右路的伊瓜因大得多。因此格罗索将本队个人防守能力最强的切内拉调到右路,就是希望能遏制皇马左路的进攻。而剩下几名能打左后卫的球员中,阿尔贝塔兹的年纪虽然最小,潜力却最大,虽然格罗索就要离开博洛尼亚,但还是希望能给博洛尼亚留下一些财富。所以,虽然顶着巨大地压力,格罗索还是将阿尔贝塔兹放入阵容中。
另一方面,用德尼尔森取代卡米莱拉也是格罗索深思熟虑后的决定。皇马一定会在中场对乐兰诚重点防守,以期最大程度限制博洛尼亚的进攻。这时让乐兰诚在中场与对手几名球员硬拼显然是不明智的,所以,到时乐兰诚要么位置后撤,要么前压。前压时,乐兰诚通常是到左路成为左边锋,但之前的比赛中博洛尼亚已经数次有过这样的变化,皇马必然有所准备。所以今天,格罗索的安排是乐兰诚前压与斯帕尼亚形成双前锋,德尼尔森回撤到右中场,阿尔贝塔兹顶到中场左路,洛维索位置前移成为前腰,博洛尼亚进而变阵成3…5…2,很可能会打皇马一个措手不及。
而在现实的比赛中,博洛尼亚也是这样做的。
比赛进行了十五分钟,两队的进攻组织均存在明显问题。
皇家马德里囤重兵于中场,迪亚拉形影不离地跟着乐兰诚,巴普德斯塔也几乎放弃了进攻地任务,随时注意对乐兰诚拿球时的保护,皇马中场地组织重任只由古蒂一人完成,但古蒂此时已经三十四岁,状态大不如前,在蒙塔诺与托尼的轮番干扰下,传球准确性大幅下降。而博洛尼亚一边,乐兰诚得球很难向前传球。多数时候只能回传,博洛尼亚的进攻很难由乐兰诚完成中转,托尼更多时候承担起组织进攻地任务,但托尼的特点是中长传准确,让他传出乐兰诚那样有穿透力的短传颇有些强人所难,博洛尼亚也失去了以往的特点。
这样一来,两支以短传渗透为主的球队均主动放弃中场。足球更多的在空中运动,比赛的观赏性大幅下降。两队射门机会寥寥。
十五分钟后,格罗索首先求变,按照赛前地布置,将乐兰诚提上锋线。一直对乐兰诚盯人防守的迪亚拉又跟着乐兰诚跑了两圈,突然发觉不对,赶忙向场边地舒斯特尔报告,舒斯特尔此时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