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中国队队长艾洛的忠实球迷。
为了讨好主席,央视相关领导自然会对新闻联播的编辑有相关交代。
※※※
距离比赛还有两个小时,马拉卡纳球场的外围已经是人满为患,每个进入球场的入口都排起了长龙,扛着各种标语、横幅、旗帜的球迷焦急而又有秩序的排着队。
很显然,他们是希望早点进入球场看台,布置看台文化,就像很多欧冠决赛或者德比大战那样,主队给予客队巨大压力。
不过马拉卡纳球场对于中国球迷和阿根廷球迷来说,都是中立场地,只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布置球场看台的装饰。
各大球迷协会的高层们早在球队确定进入决赛之后就碰过多次面,讨论看台的布置,如何给予对手最大压力。
在这方面,中国头号球迷团体‘龙之队球迷会’是做的最好。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先是统计拥有决赛球票的中国球迷人数,然后非常科学的分工合作,该如何更大的利用人数上的优势,取得看台布置的优势。
主办方的检票工作人员效率还算不错,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拥有球票的两万多‘龙之队球迷会’全部进入球场,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到自己球票对应的座位,布置看台。
这时候,决赛双方球员乘坐的大巴车才刚刚抵达马拉卡纳球场。
※※※
转播方对决赛的转播是无微不至的,从多个角度来跟进中国队和阿根廷队的出发进程,也不知道是不是刻意为之,两队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抵达马拉卡纳球场,而且大巴车停放的位置,相距只有不到十米。
其实,这种吸引眼球的方式,在以往的世界杯决赛和欧冠决赛,都曾经用过,并不新颖。
但是这种方式用在现在,是非常适合的。
两支球队就像是两大绝世高手,在同一时间抵达比试地点,四周是围观的群众。
“……观众朋友们晚上好,不……这个时间应该可以说的上是凌晨好,现在大家可以从镜头看到,决赛双方队伍已经是抵达马拉卡纳球场,这些的球迷们非常热情,但却十分有秩序……”
在大巴车挺稳之后,这几乎是每个现场主持人的标准话术。
与此同时,大巴车的大门缓缓打开,没过多久,决赛双方球员从各自大巴走出。
“咔嚓”、“咔嚓”、“咔嚓”
毫无疑问,迎接他们是闪烁不停的闪光灯。
不过这个时间是在下午,只要不直视镜头,是很难感受到自己在被拍。
当然,不能忽视的还有歇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