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葡萄园的园主站在葡萄园门口,雇佣往来的人进葡萄园工作,工作一天的酬劳是一个银币。有很多人觉得条件还不错,就进去开始工作,他们给葡萄挑水、施肥、拔除葡萄架下的杂草。中午的时候,葡萄园的园主仍旧站在门口雇佣行人,价钱不变,仍旧是一个银币,有人觉得条件很好,也进去了。就这样,一直到下午,葡萄园的园主还是站在门口,不断有过往的行人,接受他的雇佣条件,进入葡萄园工作,而无论什么时候,葡萄园园主许诺的酬劳,都是一个银币。
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在葡萄园中工作的人,三三两两地走了出来,园主站在门口,一一给他们派发工钱,一人一个银币。这时候,从早上就开始工作一直到结束的人不服气了,他们对园主嚷道:“我们工作了整整一天,可那些下午进园的人只工作了一会,我们付出的远远比他们多得多,凭为什么你给我们的报酬都是一个银币?这不公平!”
园主淡然答道:“你们觉得这样不公平吗?可是,在你们进入葡萄园工作之前,我们就谈好这样的条件,我付给你们的酬劳就是一个银币,现在我付了一个银币给你们,不多也不少,我并没有违背当初我们定下的约定,你们凭什么对我横加指责?”
如果是东方人看到这个故事,他们会觉得那些工人相互间很不公平,无论干多干少都是一个样,那个园主是一个奸商,骗那些勤奋工作人的钱。而西方人看这个故事,却觉得再正常不过,因为既然他们当初已经定下了约定,就应该严格遵守,虽然对那些早上就进入工作的人有点不公平,但两相对照之下,遵守约定显得更为重要。
这正是东西方文化巨大的差异之处,西方社会最为重视的,是一种契约精神,西方文化影响最大最深的书是《圣经》,《圣经》是一本什么书?归根到底,就是上帝与人定下的一部契约书罢了。因为注重契约精神,所以西方人十分强调法制与诚信,社会的运作主要是靠法律契约来运行;而东方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其经典著作《论语》所探讨的,都是做人的道理。因而东方社会更重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故此强调的是孝顺父母,为兄弟两肋插刀,而支撑社会有条不悖运行的,更多是依靠道德的束缚,而非法律的约束。
黎安正是敏锐地扑捉到东西方文化对信义二字理解的差异,在电影里把橙先生与警局的雇佣约定关系,对白先生的情义之间的内心冲突,通过细节、对白,刻画得淋漓尽致。
丁昆是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导演,他对电影的了解与认识,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大量的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