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冲入凌云仙渡。刘卷冷眼观察,那多宝道人,脚下没有任何法宝,但其速度却与大鹏鸟不相上下,凌云仙渡中的迷雾,往往在其三丈开外,就被一股无形之力从中拨开,向两旁散去。
没有多久,来到一座白水河边,刘卷看着河那边的情景:冲天百尺,耸汉凌空。低头观落日,引手摘飞星。豁达窗轩存宇宙,嵯峨栋宇接屏。黄鹤信来秋树老,彩鸾书到晚风清。此乃是灵宫宝阙,琳馆珠庭。真堂谈道,宇宙传经。花向春来美,松临雨过青。紫芝仙果年年秀,丹风仪翔万感灵。
【这里用了西游记的原文,望读者见谅】
刘卷记得玄奘首先进入北印度,到达健陀罗国,在都城布路沙布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参观巡礼。这里有誉满天下的“健陀罗艺术”,印度人运用自己高度的智慧和才能,把古希腊艺术和古印度艺术结合在一起,形成别具一格的古代佛教雕刻艺术流派,非常著名。这一艺术后来通过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的佛教艺术中可以见到,——当然不是一般寺庙的泥胎塑像,而是指隋唐至宋的佛教石刻艺术。
从健陀罗国出发,渡过印度河,经过几个小国家,玄奘来到群山围绕的迦湿弥罗国(在今克什米尔境内)。迦湿弥罗国地处喜马拉雅山西麓,是小乘佛教的发源地之一,佛教占有绝对优势,国王亲手向玄奘献上鲜花,请玄奘向百姓散花。然后,请玄奘骑上一匹大象,进入都城。第二天,国王把玄奘请到王宫,又请来迦湿弥罗国的大德称法师等十来个人。称法师是个有学问的人,他见玄奘是国王的上宾,又谦虚好学,就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为玄奘讲授了小乘佛教的主要经典和“声明学”(语言文字学)、“因明学”(逻辑学)等,直到两年后,玄奘才辞别国王和称法师,开始新的旅程。后来证明,这一段经历对于玄奘在印度取得声望,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印度是当时印度的佛教中心。这里的国王戒日王是忠实的佛教信徒。他到处营造佛塔、雕塑佛像、兴建佛寺,这里佛教的遗迹很多,也保存得很好。玄奘参观了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他修行得道的菩提树,还有他悟道后首次说法的鹿野寺,纪念释迦牟尼说法而建立的一座二百多尺高的佛塔,为纪念大乘佛教瑜伽宗学说的创建者无著而建立的一座佛寺,为纪念印度古代佛教哲学家世亲而在他当年演说地方建立的一座佛寺等等。《西游记》对这些胜迹都曾提到,第93回在玉兔精的故事中还比较详细介绍了给孤独长老的祇园。佛经上说,当年释迦牟尼成佛后,舍卫国的一位叫给孤独的长者请他去说法,准备购买舍卫国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