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产物,电子晶片虽然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可也有一个相当明显的缺点——无法改动!
每一片电子晶圆都是通过激光蚀刻产生的,基本上走下生产线的那一刻就已经定型了,即使后来发现有什么缺陷也无法立刻进行改正。只能重新制造过另外一块。
而机甲这种全新的东西,在刚刚开始设计制造的时候,几乎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现不足,而且往往设计者在中途的时候又会产生新的设想,于是不得不重新开始。
在这种情形下,一次成型无法更改的电子晶片显然比不上原始的导线连接方便:使用导线对各个电子元件进行连接,有什么改动的话只需要更换与之相关的那部分元件,而不必将整个电子晶片都换掉。
当然,在这架原型机制造成功之后,有了经验的制造者自然就没有必要再使用繁杂而笨重的导线进行连接了。只需要将设计完全的电子线路蚀刻到电子晶片上就可以。
而之后所生产的各代机甲,归根结底还是根据第一代金刚不断改进而成,自然也不需要使用繁杂的导线连接。这架金刚机甲,真的是非常的古老,尤其是在内部的能量系统上。跟枯尾机甲妹的简直就是原始社会跟星际时代的差距,太让方卫伤心了。
就像计算机的使用者往往并不了解计算机各部分的工作原理一样。如果不是在机甲制造方面有相当深的造诣的人也很少有了解机甲体内各部分的具体构成的。
就算是有,也顶多是和那些负责修理的技术员一样,什么晶片坏了就换一个好的晶片,并不会知道这块晶片到底是怎么构成的。所以就算是那些对机甲有一定了解的人,碰上这架完全由导线连接的金刚也绝对是束手无策。
要知道,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许多的工作也完全交给了计算机来进行,相反,人所需要掌握的东西倒是越来越少了。那些底层的电路构成,就已经完全不需要人类进行插手。
比如说存储系统——设计者只需要给出需要存储的容量、规格、速度要求等等,计算机会自动的设计出一套最合理的系统。
设计者只需要将结果拿出来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就好了,完全不需要了解这个存储系统具体是用了多少个晶体管、多少个电阻、多少个电容,线路的走向如何。
而久而久之,人们也适应了这种生活,将所有的底层知识都交给了计算机,直接利用计算机设计出来的结果再进行更高一级的设计。也就是说,在现在这个时代,即使是专业人士,他也基本上不会了解这些最底层的电路知识。
方卫的老爸是方清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