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
同样是懂规矩,有人多年媳妇熬成婆尽数拿来折腾人,到荣氏这却完全相反。她那一身教养,全用在自身举止上。虽然年迈,但举手投足甚至连吃饭拿筷子动作都令人赏心悦目。但大户人家惯常该有那些折腾媳妇,比如吃饭令媳妇伺候在桌边捧饭的规矩,到她这就形同虚设。
一家人用完午膳,正吃着点心商议西北军物资之事。
没错,就是西北军物资。这也是自那日于京郊庄子上,罗炜彤从袁恪口中得知西北军被埋于雪崩下后,全家人想出的万全之策。各地锦绣坊积累物资,经由慈幼局不声不响运往西北。这些年慈幼局不仅收容天下失怙孩童,于鳏寡孤独者也多有帮扶。西北连年战乱,自然少不了慈幼局照拂。
便是最坏的打算,罗四海与罗行舟一个都回不来。到时公布这批物资,以及这些年来锦绣坊所做善事,一家妇孺良善名声传出去,以后的日子也定无人敢欺。
左右有个财神祖父在,庶长房一点都不缺钱。故而于留在将军府中之人来说,自荣氏向下皆有一种念头:能用钱解决的事,那都不算事。
初见要运往西北的物资,罗炜彤着实惊骇。接管慈幼局后,她清点过老和尚账册。名扬天下的弘真大师,这些年积德行善不可谓不多。但不论质量光管数量,曾祖母这次拿出的物资,就顶老和尚最起码五年。
头一回她认识到银钱的作用,再看账册时,便也不再那么头痛,接着也能看下去一些。她本就聪颖,过了自己那道坎,又有咏春在背后查缺补漏,还真让她做出一番大事来。
彼时三王爷联合安文帝揭竿而起,徐氏带人出城迎接重伤且虚弱的罗四海。荣氏老迈终究精力不济,荣贵虽有经验但身份摆在那,有些事终归做不了主。关键时刻还是她站出来,配合着袁恪与四皇子,调动锦绣坊所有钱粮衣物,供应京城守军渡过金陵罕见的严冬,拨乱反正终于彻底拔除乱党。
当然这是后话,如今门房来禀,首先是罗炜彤闹个大红脸。徐氏有些迟疑,倒是荣氏先反应过来。
“袁……若是如此,娇娇的亲事恐怕由不得咱们推三阻四。”
“曾祖……母!”
前两个字,罗炜彤还犹做娇嗔,说一半她感觉不对劲,最后生生拐个弯:“袁家有什么说头?”
徐氏活得年岁长,知晓金陵城中一些旧事:“莫非是高皇后娘家?”
荣氏点点头,心下却快速合计着此事利弊。袁恪为人是没得挑,先前不过家世贫寒些,但他们也不甚在意,反正府内最不缺的就是黄白物,多点陪嫁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