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科研基地里,除了偶尔出来和李华梅她们几个谈谈情说说爱以外几乎全部时间都和一群研究人员一起关注新式战舰和用于战舰上的新型钢材的研发工作。
一天中午,我正和参与设计战舰的杰拿斯、铁礼列以及埃曼努尔讨论新型战舰的相关设计。
我拿着设计图说“杰拿斯,舰体的长度是不是有点太长了而且舰体的下半身我觉得有点窄了,我们的战舰本就是全金属建造,如果遇到强烈一点的暴风雨会不会造成战舰颠覆啊。”
“老大,没办法,目前我们技术不够,我们讨论过,如果全金属建造战舰那么船体在海里一定要达到一个很稳定的平衡,这个舰体我们曾做过一个模型在模拟了暴风的情况虽然颠簸很大但还没有颠覆过。”
“可是,你们想到没有,下体过窄那么动力系统放在什么位置?动力机房要想很好的得到保护就需要放在吃水线以下,这样就算舰体受到很严重的打击都不会太大的影响战舰的速度和机动能力,还有别忘了塔炮在旋转时也需要动力机房提供动力,如果动力系统受到破坏那么战舰就成一堆废铁了。还有,你看这塔炮,有必要搞成圆的么?像个龟壳似的。”
我说完后铁礼列“这个我们到是没有特别注意,这种跨时代的新型战舰的确不好设计,我们是探索者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忽略了这点,塔炮的外表方面可以在讨论一下。不过老大,看样子你好象已经有方案了,你就拿出来给我们看看吧,谁不知道这些新鲜玩意都是你搞出来的。你这几天都不怎么关心新型战舰的设计问题,都是在关注钢材和动力系统,你肯定有东西给我们。”
“呵呵,有是有,不过这可是我废了好大的精力搞的,看了不要吓到。”说完我从资料夹里那出一份设计图纸。
(是我记忆中比较详细的清末北洋水师的一艘中大型铁甲舰:防护巡洋舰(穹面钢甲快船)当时是德国坦特伯雷度的伏尔铿(Vulcan)造船厂建造。与铁甲舰“定远”、“镇远”同批订购,1883年12月1日下水,1885年8月完工,同年10月驶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师。
“济远”当时原有三根桅杆(2根木质为加装风帆而临时增设、1根铁质,长18米),
并备有风帆索具,后撤除只留1根铁桅杆(这根桅杆现保存在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舰长米、宽米、吃水米、排水量2440吨(回国时数据为2300吨),正常载煤230吨,最大载煤400吨,动力为2座蒸气机,4座圆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主机功率2800匹马力,航速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