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真情,当杀手到达珠宝店外时,佳芝的感情压过了理智,竟通知易先生逃跑。易先生虽然因佳芝救了他一命而一刻感动,但脱离险境后,他还是动了杀机,安排封锁珠宝店一带将之赶尽杀绝。
就这么突然间一刹那的感觉:“这个人是真爱我的”,王佳芝放跑了汉奸易先生,两年的精心设局归于失败、她自己也上了断头台。在张爱玲心中,女人就是这样,永远是感性的和感情的动物,这一刹那“真爱”的感觉,两年的精心设局也忘了、同盟挚友也忘了、爱国热情也忘了、甚至连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忘了,只有这一刹那“真爱”的感觉是最重要的,为了这一“真爱”,整个世界及生命都是可以放弃的了。
国际著名导演李安有感于这个谜一样错综复杂的感情故事,2007年将其改编为同名电影《色戒》。
《色戒》是张爱玲唯一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写于1950年代,到1980年代才发表,30年间修改过数次。尽管在大陆这部小说不太受关注,却是张爱玲自己极为看重的作品。这个缠绵悱恻的故事脱胎于历史上1939年上海著名的“丁默村郑苹如案”,事件的真实经过远远比小说当中更加惊心动魄、可歌可泣。
上海滩知名美女
小说中王佳芝的原型人物郑苹如,生于民国七年(1918年),祖籍浙江兰溪,是中日混血儿。
其父郑钺,字英伯,早年留学于日本法政大学,从孙文革命加入同盟会。后为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首席检察官,兼任复旦大学教授。母亲木村花子受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的影响,对中国革命持同情态度,婚后随郑英伯来华参加中国的革命活动,改名郑华君。他们先后有二子三女,郑苹如是第二个女儿,从小聪明过人,善解人意,又跟着母亲学了一口流利的日语。
第一章 舍身除奸美女杀手郑苹如传(2)
抗战时期上海沦陷,郑苹如一家由于母亲是日本人的关系得以继续留居上海。郑家当时住在重庆南路205弄的万宜坊,与邹韬奋家为邻,这里曾居住过许多名人,其中包括作家丁玲、张天翼等。郑英伯成为陈果夫的侄子、国民党中统上海地区负责人陈宝骅的重要助手,抗击日本对华侵略。
当时郑苹如就读于上海政法学院,她容颜端丽,举止斯文,气质柔美,颇有大家闺秀风采;是上海滩有名的美女。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前的上海最具影响力的第一画报《良友》7月号第130期就曾以她的照片作为封面,只是因为她身份特殊,只称“郑女士”三个字,而未写全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