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王鼎。1887年正月出生于安徽合肥北乡(今合肥市瑶海区石磨乡)一个农民家庭。其父王荫堂是一位乡村医生,粗通文墨,亦以务农为本,租种地主土地,家境贫寒。王家所租地主土地历年歉收,致使入不敷出欠租无法交付,被地主孙有富告到官府遭到处罚。后来王家又佃了地主季广德家的田地,但因收谷太少又被逐出。两次被强行辞佃迁居,王家家徒四壁被迫弃农,来到磨店镇上开药铺行医,兼营小染坊聊以糊口。
王亚樵自幼入私塾求学,略通经史,曾通过清末科举考试童生县试。后又参加府试而未通过,于是返回家乡设立学馆以授书教学为生。王亚樵胸有谋略,能文善言,又嫉恶如仇,行侠仗义,邻里乡人称赞他“一步十记”,有古烈士之风,在家乡颇有声望。
第五章 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一)(2)
当时正值英、法、俄、德、美、日等国列强侵华,狼狈为奸瓜分中国。目睹了清廷腐败无能,一再割地赔款,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再加上亲眼所见清政府官吏豪强压榨人民,巧取豪夺,王亚樵对腐朽的清廷恨之入骨。每当与合肥、巢县、寿县青年志士在一起谈论国家时政,无不慷慨陈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光绪末年(1908年),他与许习庸等组织兴办了“正气学社”,名义上探讨文山公生平事迹,其实是以反清为宗旨。同盟会吴旸谷、王海卿、柏烈武、常恒芳等常与往还。
1911年武昌首义,25岁的王亚樵认为正当逢时大事可为,与同乡人张朝阳、李元甫、王传柱、李小乙等一同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密议起义,他们与同盟会柏烈武取得了联系,在合肥李文忠公祀成立了庐州军政分府,由李元甫、王亚樵、王传柱分别担任合肥革命军正副司令,宣布独立,撤销清政府一切官吏。军政府刚一建立就面临着经费缺乏的困难,于是有人提议没收李鸿章家族在合肥的一些主要典当和钱庄来充作军饷。这一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于是王亚樵命令一部分人去李鸿章府邸责成总管刘东山交出部分典当和钱庄,另一部分人去乡间动员群众,招募军队,建立革命武装。
不料此时同盟会上海总部并未得知这一情况,又委任了同盟会员孙万乘(字品骖)也来到合肥,与巡防营季光恩、团练史袁斗枢在合肥大书院成立了军政府,孙万乘任司令,宣布独立。两派实力相当,不相上下。此时孙万乘也打算没收李府的财产作为军费来源。李府管家刘东山苦于相逼,告之孙已经将财产交给了王亚樵一派。孙万乘得之王亚樵等已经采取行动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