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伤透了脑筋。经过几次铁与血的生死较量,王亚樵的“斧头队”在上海滩打出了名气,被人称作“斧头党”。就连上海青红帮头子黄金荣也得让其三分,他曾告诫自己的门徒说:“你们以后碰上斧头帮的,尽量离远点!他们都是不要命的,我们惹不起。”
从此,王亚樵在上海有了立足之地,他的工会组织也日益扩大。不久,他就成了上海劳工总会的领袖,会员达10余万人,他的学生和门徒也增至数千人。王亚樵有着非凡的组织能力,面对这样一支庞大队伍和纷繁复杂的环境,他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办事井井有条,极有章法。他为自己的门徒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不准他们随便在外面惹是生非。王亚樵还聘请了著名的大律师李次山作为工会的法律顾问,使“斧头党”能够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王亚樵还从自己的学生和门徒中挑选出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创办了一个“公平通讯社”,作为工会的喉舌,以扩大“上海劳工总会”的影响。
王亚樵成了大上海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说话办事极有分量。不久,在王亚樵的推动下,改组了“安徽旅沪同乡会”,柏文蔚被推举为会长,王亚樵负实际责任。通过这一组织王亚樵进一步接近了皖籍在沪各界名流,与政界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他就是在皖籍名流李少川的公馆中结识了来沪避难的陈铭枢,两人一见如故,结成莫逆之交。从此,他与国民党西南派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以后,他的活动几乎都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四
1923年,曹锟、吴佩孚在北方军权在握,通过贿赂曹锟“当选”总统,孙中山先生命令在沪国民党元老柏烈武组织反对曹、吴,王亚樵接受柏烈武指示,与洪东夷、徐锡麟、李小南、关芸农、郑青士、蒋非我、刘醒吾、程德源、魏曙东、邓宏铭、丁子谷、席文翰、郑益庵、殷爱棠等组织上海市公民大会、以安徽劳工总会、公平通讯社等作为反对曹、吴的宣传机关,集合上海市民、工人、学生游行示威,并令合肥人郑益庵伪装曹锟,使众人指骂和鞭挞。
曹、吴在北方得悉,非常恼怒,致电上海当局,指王亚樵、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