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戴笠的内弟毛宗亮给特务处发了密电:“一部二十四史,已在杭州购得。”
蒋介石和戴笠虽然机关算尽,却万万没有想到残害史量才并殃及其家属在国内外引起的巨大轰动。血案发生后,上海舆论哗然,一些报纸发表言论指出:“此种以野蛮手段所行之罪恶,实足使沪上各界人士为之震惊”(《上海泰晤士报》);并说:“暗杀之风,年来甚盛,……若惝恍迷离不可捉摸者,殆莫如此案”,强烈要求缉拿凶手,解开这个疑团(《新闻报》)。噩耗传来,《申报》同人陷于极度悲痛之中。他们尊敬史量才的为人,痛感世事之不公。
著名人士一个接一个地对这一恐怖主义行为表示愤慨,上海市参议会集体辞职,以示抗议。虽然他们的辞职被上海市政府拒绝,但南京方面不得不做出一些姿态来平息公愤。蒋介石给史量才家属发了一系列表示哀悼的唁电,并责成浙江省政府主席鲁涤平捉拿凶犯归案。赵龙文假装积极办案,并悬赏10000元通缉罪犯。但后来他不得不跟孔祥熙出国,参加1937年英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以躲避舆论的谴责。由于此案一直未破,真凶始终无法缉拿归案,后来鲁涤平被撤销省主席的职务,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不久竟突然身亡,也有人说他是被毒死的,舆论普遍认为与他追查这起谋杀案时掌握了某些线索有关。这样,史量才被害案就更为“扑朔迷离”了。在那强权践踏真理的年代,人们只好将哀愤寄于悼诗唁文,有一首挽诗写道,“谁谓天地宽,不许正人行;谁谓天地窄,魑魅森从衡!……安得照妖镜,尽睹魑魅形;安得双飞龙,为君一廓清?”
11月15日,史量才的遗体运送到沪;16日举行大殓。这一天,铜仁路史宅附近一带,军警戒备森严。上海各界人士前往吊唁者有2000多人,外地各方的慰唁电函,更如雪片飞来。
史量才遇难后一年,即1935年5月18日,其灵柩运往杭州暂置。1936年春,全国抗战风云密布,史量才被营葬于风景秀丽的杭州西湖茅家埠天马山麓。章太炎为他撰了《墓志铭》,称誉“史氏之直,肇自于鱼。子承其流,奋笔不纡”,赞他“不与俗同污”,是一位“唯夫白刃交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