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初,北洋军阀政府与护法军政府谈判议和,唐绍仪担任南方总代表。他维护孙中山的护法旗帜,但其主张被北方代表拒绝,同时也为把持南方军政府的桂系军阀所不容,被撤掉总代表之职。南北和历时年余,终未达成协议。
“五四”运动时期,唐绍仪表现出爱国热情,通电北洋军阀政府表示支持爱国学生。他去电巴黎,要求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他的女婿顾维钧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
1920年6月,唐绍仪与孙中山等在上海通电反对桂系军阀,正式脱离军政府,赴上海坚持斗争。11月,桂系军阀势力被驱逐出广东,唐随孙中山回到广州,重建军政府。但此时经过袁世凯、段祺瑞等军阀对共和体制的破坏,加上自己的阶级属性,使得唐绍仪开始与孙中山的分歧越来越大,他对孙中山的通过军阀战争完成统一来恢复共和体制已失去信心。唐绍仪是受清政府官派出去的留学生,主要学习西方制造枪炮的技术,加上年幼,留学期间根本上无法系统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归国后又长期致力于外交和政务,无法认真了解中国的国情。因此在孙中山的护法运动过程中,对孙中山所建立的军政府开始持反对意见。作为一名曾经留美7年的留学生,对美国的政党体制多少有所了解。因此,在孙中山建立广州军政府时,唐绍仪就倡导“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在他看来军政府只是一种军人政府,不符合西方的文人治国的体例。唐认为孙中山的理想太高,难以实现,且孙所制定的总统制与他的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理想亦不符。他拒绝出任军政府财政总长一职,在政治上表现消沉,寓居上海闭门不出。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唐绍仪基本上变成了政坛的点缀和看客,看人起高楼,看人屋宇塌,多数时间在家乡隐居。直到1929年,他就任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主席,在就职词中表示要用25年的时间,“将中山县建设成为全国各县的模范”。1931年,国门上的五色旗已经换了青天白日旗若干年后,蛰居多年的他突然拇指大动,挂名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和国府委员。1931年3月16日,唐出任起家乡香山县(时已改为中山县)的县长,集中精力实施建设模范县的计划。该计划包括基本建设、发展实业、加强农渔业和乡村建设、引进外资和发展教育诸方面,而以开辟唐家无税商港为重点。古稀之年的唐绍仪做起七品芝麻官来,跟当年做巡抚、尚书和总理一样,雄图大志,有板有眼,绝不糊弄。在不到四年的工夫里,他四处化缘,修马路,建医院,把自家的花园改建成城市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