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等著名论文。
1922年5月5日东大学生纪念马克思诞生104周年举行活动,请杨杏佛介绍了马克思的一生革命活动,事后成立了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组织广大青年开展了3个研究课题,推动与加速了东大党团建设。1922年就有东大学生谢远定、李国源、吴肃加入中国共产党,加上另一位非东大学生,他们4位成为南京地区第一批党员。杨杏佛在东南大学商科任教授,当时在商科任教的有胡明复、马寅初、孙本文、胡润德、沈籁清、林志煊、邝先林、林振冰、徐广德、唐庆治、莫迪、费勤等,全部是留美回国的学者,另有美籍教师1人,法籍教师3人,教师阵容强大。
第六章 军统暗杀杨杏佛案(2)
南京在中国大学史上首开女禁,提倡男女同校的决策人是校长郭秉文和教务长陶行知,坚决支持大力推行的则是刘伯明、杨杏佛和陆志韦等几位著名教授。1920年夏曾招收正式女生8名、旁听生50名,引起社会哗然,原定北大联合同时招生,但北方迫于压力只收几名旁听生,这是南京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而且中国的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也在此时任教于东大文科。
杨杏佛经常与共产党人恽代英接触,还利用业余时间到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讲课。因而遭到了校方忌恨,被迫离校。1924年杨杏佛赴广州担任孙中山的秘书,追随孙中山奔走南北,奉行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深得信任与赏识。同年11月。随孙中山北上。次年3月孙中山病逝,被推为孙中山治丧筹备处总干事。1928年4月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1932年12月,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筹备委员会总干事兼执委。就在他在自由与民主道路上纵马驰骋、大展身手之时,1933年夏日的一个清晨,几声枪响,结束了这位民权斗士的可贵生命。
二
杨杏佛生性耿直、刚正不阿,从他的两件轶事即可看出其鲜明的性格特点。1912年南北议和后,如果他见风使舵,完全可以在袁世凯政府中谋求较好的职位,但他却不肯在袁手下做事,远赴美利坚留学,可谓有骨气。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决定斥巨资80多万两白银,在南京紫金山第二峰的南麓修建中山陵,杨杏佛被推举为葬事筹备处主任干事。国民党中委沈涵认为这是个肥缺,做梦都期求。杨杏佛为了保证中山陵的工程质量,决定公开招标。北京、天津和上海的许多一流建筑公司,纷纷投标竞争。为了达到中标的目的。各自使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