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锦西江家屯,准备在那里迎接黄克诚。可是,黄克诚尚未到达,杜聿明却气势汹汹地扑来了。
自在绥中稍作休整之后,杜聿明抓紧战机,强逼13军、52军长途奔袭,沿着大路径直北上。
11月22日,国民党军先头部队到达兴城。正在这里休整的杨国夫师奉命主动撤离。占领兴城之后,杜聿明命令13军沿公路继续向前推进,52军2师则向锦西、葫芦岛进攻。守在葫芦岛沿岸的冀东31团见侧翼受到威胁,也不战而撤。于是,仅在11月22日这一天,国民党军便连占兴城、锦西、葫芦岛三处要地。
11月24日,杜聿明乘胜赶到锦州城下,立即下令52军为右攻击兵团,向大凌河东岸进攻。13军为左攻击兵团,主力沿塔山、高桥向锦州进攻,另分出一部则沿大小虹螺山道向锦州西边进攻。
当时,防守锦州的兵力十分薄弱,西线是原359旅分出来组建的警1旅的两个团,由文年生指挥。另外还有沙克的特务团,共五个连布防在女儿河一线,锦州城内则是李运昌的19旅。
外线防御部队初一交战,便已力不从心。城内的李运昌只好组织人力抢运枪支物资,炸毁了无法开走的几架日本飞机后,一路撤往黑山、阜新方向。11月26日晨,杜聿明完全占领了锦州城。
可杜聿明在锦州城中还没坐稳,高桥和千家寨方向枪炮声忽然大作,13军89师告急:国民党军的后路被共产党军队突然截断,驻千家寨的89师主力已被击溃,阵地大多失守!
“什么?”杜聿明吓出一身冷汗,“马上令54师回头增援,后面的195师要星夜北上!”
但杜聿明的命令刚刚下达,“共军”却突然撤走了。他虽然长出一口气,但也深感一味地孤军深入恐怕有危险。得到蒋介石的允许后,杜聿明决定在锦州休整二十几天,招兵买马补充正规军,以待进一步深入东北。
是谁在高桥和千家寨打响了突袭战呢?正是林彪。终于见到国民党军的林彪,现在已握有梁兴初的精兵,本想抓住机会给杜聿明点颜色看看。无奈电台功率太小,作战电报无法发出,所以打了一阵只好撤回了,继续等待黄克诚。
实际上,黄克诚恰恰在26日这一天带领着3师人马到达了锦西江家屯。但由于没有通讯工具联系,黄克诚找不到林彪。
与其在此无谓地着急,不如尽快投入战斗!黄克诚对属下说。于是,他带领各旅干部走上四处的高地,开始巡视战场,正观察着地形,忽听得背后有人喊:“黄师长!”
黄克诚回头一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