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虼胧薄?br />
面对中国人的万民怒目、千夫共指,斯大林无言以对,他不想以不惜抛开中国共产党而竭力树起的“国际信誉”因此而倒掉。在一片强烈的抗议和反对声中,苏军无可立足,遂于1946年3月初收拾起行装,开始撤出。
苏军的撤出也是带着满腔的怒气撤出的。他们知道,这一撤出,就再也捞不着东北的便宜了。所以,他们不与国民党合作,一言不发,迅速远离。3月12日撤出沈阳,13日已撤出四平。初到沈阳的郑洞国指挥各部加紧接收,但由于苏军步伐太快,而且没有事先通知,国民党的接收与苏军的撤出之间留下了巨大的时间空白。
这是民主联军难得的好机会。
早在3月6日至8日,中共东北局为了解决在东北的下一步行动方针问题,在抚顺召开了一次领导人大会。彭真、林彪、林枫、罗荣桓、吕正操、肖劲光、伍修权等都出席了会议。患着严重肾病的罗荣桓语重心长地在会上提出:不要高估和平的可能性,东北战争要做较长时期的准备。
和平?为什么罗荣桓此时还要提到和平问题?因为美国特使马歇尔正在展开新一轮的督促国共停战的工作。
3月4日,马歇尔亲临延安,大吹和平之风。但回到重庆之后,蒋介石对他的主张却不予理睬,甚至不惜破坏刚达成不久的政协决议,加紧增兵东北。毛泽东一气之下,将周恩来召回延安,决定共产党拒绝继续出席政协会议,以示抗议。为此,马歇尔要求蒋介石必须采取行动缓解东北的战争危机,应迅速成立一个由三方组成的军事调停执行小组进入东北。
这就是罗荣桓提醒大家小心和平陷阱的原因。
事实亦是如此。蒋介石这一次连假笑都不给马歇尔了:东北已经是国民党的天下了,还跟共产党谈什么和平?
3月11日,马歇尔回天无力,“猪八戒摔耙子”,一甩手回国了。
“这个蒋介石,太嚣张!”毛泽东在延安背手而立,一支香烟正在他的指缝间咝咝地燃烧着,“告诉林彪,立即动员全军,在运动中及敌立足未稳时,坚决彻底歼灭国民党进攻部队。愈多愈好,不惜重大伤亡,例如一万至二万人,求得大胜,以利谈判与将来。”
此时,东北局正设在抚顺,林彪面壁三日,遂于3月26日向各部队下达了新的作战部署命令:西满军区主力先期开赴四平,届时将由自己亲自指挥;吉辽军区的罗华生、贺庆积、邓克明、曹里怀四个旅向长春集结,在周保中指挥下准备夺取长春;北满抽调杨国夫师南下到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